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NAFLD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众多因素参与了NAFLD-HCC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PHE)是在门静脉高压(PH)患者中出现的肠黏膜毛细血管淤血、扩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异位静脉曲张等,其范围仅限于以血管改变为特征的肠道病变。PHE包括门静脉高压性小肠病及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PHC),是P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PH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组织病理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变解剖位置独特,导致其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腹部CT、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99mTc标记红细胞及单光子发射CT(SPECT)/CT等检查手段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并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本文从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表现、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PHE的研究进展,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肝脏在胚胎第6周开始具有造血功能,人胚第5个月骨髓开始造血,而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1])。骨髓造血干细胞会发育为单核细胞,在肝脏中则可发育为重要的Kupffer细胞。同时,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肝脏与骨髓之间在生理以及病理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也为终末期肝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因此,"肝骨对话"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肝脏与骨(髓)之间生理和病理过程联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 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 ~ 17 h)和下午组(禁食18 ~24 h).比较2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根据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及胃内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反流,探讨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合理禁食时间.结果 纳入639例患者,其中上午组55例(16.98%,55/324)、下午组75例(23.81%,75/315)发生胆汁反流.下午组I级胆汁反流发生例数显著高于上午组(50例vs 27例,x2=8.823,P=0.003),2组间Ⅱ级及Ⅲ级反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级x2=0.02,P=0.89;Ⅲ级x2=0.07,P=0.89).上午组有35例BRI≥14,下午组有29例BRI≥14.结合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及BRI值,上午组确定为病理性胆汁反流人数显著高于下午组(x2=7.915,P=0.005).根据BRI值,上午组发生反流患者中I级有20例为生理性,7例为病理性,Ⅱ级和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下午组Ⅰ级中有45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Ⅱ级中有l例为生理性反流,16例为病理性反流,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反流.下午组发生生理性胆汁反流人数多于上午组(x2 =7.915,P=0.005).自禁食12h起,按照每小时出现胆汁反流人数分组,结合BRI值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禁食时间过长(下午组)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可能性更大.结论 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内镜检查时间在禁食12 ~ 14 h内完成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现状, 为我国内镜治疗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脏健康联盟(Liver Health Consortium in China, CHESS)发起, 通过网络分发调查问卷了解2022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基本情况。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各类内镜治疗例数和适应证, 依照指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的依从性, 急性EGVB的处理、治疗时机, 胃底及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内镜治疗的改善等方面。统计各项治疗数据的医院数量占参与调查问卷医院数量的比例, 各级医院的指南依从性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36家医院参与本调研, 调查显示内镜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控制急性出血(49.3%, 412/836)和预防再出血(38.3%, 320/836)。参与调研医院对于我国指南中EGVB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72.5%(606/836), 对于EGVB二级预防推荐意见(非选...  相似文献   
6.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作为一种基础调节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等多个生命过程.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可影响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维持体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关键因子.近年来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就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为NAFLD组(n=275),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n=276),对2组人群的肺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同时对ALT升高的NAFLD组和ALT正常的NAFLD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方差齐者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D组FVC、FEV1分别为(3.60±0.87)L、(2.97±0.79)L,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80)L、(3.17±0.81)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2.87,P值均<0.01)。NAFLD组FEV1/FVC比值为(82.06±13.88)%,略低于对照组(82.88±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的NAFLD组FVC、FEV1、FEV1/FVC分别为(3.53±0.82)L、(2.72±0.80)L、(81.21±13.00)%,均低于ALT正常的NAFLD组的(3.69±0.92)L、(3.06±0.79)L、(82.69±12.9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FLD患者可能发生肺功能损害,与其代谢紊乱、肝脏炎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镜下胃黏膜特征及其与食管胃静脉曲张、溃疡病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86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PHG、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轻度PHG胃黏膜改变以红点灶(68.6%)和蛇皮征(56.8%)为主,而重度PHG以弥漫红斑为主(76.5%)。PHG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中发生率差异显著(χ2=304.712,P<0.05),并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HG程度亦越来越重(r=0.515,P<0.05)。不同程度胃静脉曲张的患者PH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04,P<0.05),且PHG程度与胃静脉曲张程度相关(r=0.292,P<0.05)。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患者PHG的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1.361,P<0.05),当患者仅出现胃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34.8%)最低,且均为轻度;而食管和胃均出现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85.6%)最高。未合并PHG患者中有71例(24.2%)因呕血和(或)黑便就诊住院,而574例PHG患者中有316例(55.1%)因此而住院,二者差异显著(χ2=74.562,P<0.05)。结论不同PHG严重程度的患者胃黏膜特征差异显著,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常常发生门脉高压症,继发胃肠道血流动力学和黏膜改变,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近年来,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逐渐受到重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仅次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报道,并从中纳入202篇相关文献,共计26 015例DILI患者。总结DILI的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结果 26 015例DILI患者中,男12 885例(49.53%),女13 130例(50.47%),平均46.86岁。排列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34.68%)、抗结核药(15.81%)、抗微生物药(12.04%)、抗肿瘤药(9.09%)、解热镇痛药(6.17%)。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50.37%)、黄疸(52.68%)、纳差(43.59%)。158篇文献记录了19 994例患者DILl的分型,其中肝细胞型占58.84%、胆汁淤积型占21.79%、混合型占19.37%。肝活组织检查在诊断DILI中有一定价值。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抗炎、保肝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179篇文献记录了22 030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11 159例(50.65%)、好转8742例(39.68%)、无效1176例(5.34%)、死亡353例(1.60%)。结论国内文献报道DILI男女比例相当,中药引起的DILI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居多,治愈及好转率90.34%,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