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超声实时显像仪,检查49例腹膜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结核性腹膜炎31例,腹膜转移癌8例,腹膜原发性肿瘤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7%,75.00%,90.00%。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肿瘤两组间。腹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通过超声对腹膜改变,腹块及周围脏器间关系的观察,有助于辨别病变性质;同时对诊断尚不明确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膜病理学检查,亦使诊断更加善。  相似文献   
2.
TAE、PVE、PE1序贯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AE、PVE、PE1序贯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周国雄成建萍黄介飞郑毓荃孟宪镛我们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E)。B超引导下门静脉化学栓塞术(PVE)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肝内注射术(PE1)序贯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在胰腺癌化学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作为研究对象,MTT法和吖啶橙(AO)染色分别检测SW199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5-脂氧合酶(5-LOX)mRNA、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10μg/ml的TL对SW199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30%以上,0.1μg/mlTL处理24h后,SW1990细胞凋亡指数达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97%。5-LOX、bcl-2、bax mRNA表达从0.7160±0.0251,0.2446±0.0311和0.0260±0.0065分别变化为0.2400±0.0316,0.0700±0.0158和0.0700±0.0158。结论TL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5-LOXmRNA和bcl-2mRNA、上调bax mR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在胰腺癌化学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作为研究对象,MTT法和吖啶橙(AO)染色分别检测SW199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5-脂氧合酶(5-LOX) mRNA、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10 μg/ml的TL对SW199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30%以上,0.1 μg/ml TL处理24 h后,SW1990细胞凋亡指数达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97%.5-LOX、bcl-2、bax mRNA表达从0.7160 ± 0.0251,0.2446 ± 0.0311和0.0260 ± 0.0065分别变化为0.2400 ± 0.0316,0.0700 ± 0.0158和0.0700 ± 0.0158.结论 TL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5-LOX mRNA和bcl-2 mRNA、上调bax mR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05/2003-05在我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为78.1%(25/32)2次性成功率为93.7%,3次性成功率为96.9%。PTCD置管成功为27例,置管成功率为84.4%,仅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出血,经充分引流,使用止血药物后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胆管准确率高、成功率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简便治疗的方法,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发病率于近年来逐步上升,且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对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 5-LOX)代谢途径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为此,我们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Capan2中5-LOX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肝癌的15%[1].由于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率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7年5月至1990年4月对114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14例(男83例,女31例)。年龄20~78岁。穿刺部位计肝脏45例,腹腔10例,胰腺8例,肾脏49例,心包2例。其中诊断性引导穿刺54例,治疗性引导穿刺60例。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作为微创治疗的方法之一,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项研究发现射频消融除了可以使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本文简要论述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后患者血清VEGF、AFP的变化。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46例肝细胞性肝癌,分别以ELISA法和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VEGF和AFP水平。结果:射频消融术前患者血清VEGF、AFP水平分别为263.69±95.71pg/ml、221.90±128.66ng/ml;术后即时稍有下降,分别为247.55±65.28pg/ml、210.65±95.48ng/ml;术后1周明显下降,分别为162.90±22.12pg/ml、125.17±79.97ng/ml;术后1月VEGF有所上升,为183.13±1.95pg/ml,而AFP继续下降,为41.57±39.07ng/ml。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可以有效消融肿瘤,消除了VEGF及AFP的来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