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视网膜具有合成,释放褪黑激素(MEL)的能力。MEL作为局部激素,可调节视网膜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视敏度。近年来应用~(125)IMEL作为放射性配体,证明鸟类视网膜存在MEL受体。本文报道了灵长类动物——树鼩视网膜MEL受体的结合特性。将成年树鼩断买处死后立即分离视网膜,制备匀浆、分离膜组份,进行放射配体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中枢神经系统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证实人胚胎脑及脊髓组织是否存在褪黑素(Mel)受体(MR),阐明Mel生物学行性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人胚胎脑及脊髓组织^125I-Mel特异结合情况。结果:视网膜^125I-Mil特异结合量最高,视交叉及嗅球次之,其次为下丘脑、海马、脑干;动力学分析表明Mel与其受体的结合为可逆性结合;特异性结合分析提示对Mel呈高度特异性;10和50umol/LGTPγS使^125I-Mel特异结合降低。结论:人胚胎脑和脊髓组织均存在^125I-Mel特异结合位点,GTPγS对^125I-Mel特异结合及亲和力均有一定的影响。支持MR与抑制性G蛋白偶联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肾上腺皮质褪黑素受体亚型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受体亚型在人胚胎肾上腺皮质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l受体亚型的人胚胎肾上腺皮质的分布。结果:在人胚胎肾上腺皮质的球状速、束状带和网状带均存在Mel受体mt1(Mella)和MT2(Mellb)亚型蛋白的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结论:人胚胎肾上腺皮质存在Mel受体mt1和MT2亚型。  相似文献   
4.
大豆提取物(CKBN)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豆提取物(CKBN)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1、25、50、100 mg/kg剂量CKBN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25 mg/kg组的CKBN可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脾指数;25、50、100 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影响,1 mg/kg组可显著提高单核细胞百分率,50 mg/kg组可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00 mg/kg组的IgG2a水平高于环磷酰胺组;1、25、50 mg/kg可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25 mg/kg组可显著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CKBN能显著增强CTX造成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小鼠脾脏褪黑素受体及其昼夜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是否存在褪黑素(M)结合位点,该结合位点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小鼠脾脏M结合位点(MR)。每4 h处死一批动物,研究不同时间脾脏MR的差异;分别持续光照及注射M 21 d,观察MR结合量及昼夜节律的改变。结果:小鼠脾脏存在MR,其特点为低结合容量,高亲和力,对M具高度特异性,符合特异结合位点的基本条件;昼夜节律研究显示,MR结合量峰值在12:00-16:00,谷值在0:00-4:00,F检验峰谷值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鼠脾脏存在MR,其MR有昼夜节律变化;持续光照及注射M不影响MR节律,表明MR昼夜节律的机制是自主的,具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褪黑素受体(MR)亚型mt1和其细胞内定位。方法 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应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其亚型mt1的mRNA,阳性产物用自动测序仪测序;同时将所分离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1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的分布。结果 RT-PCR产物电泳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阳性条带,片段长度约370bp,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GenBank的人mt1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以细胞膜和细胞浆为主。结论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存在MR的亚型mt1,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为褪黑素作用的外周靶器官,提示褪黑素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可能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胰腺褪黑素受体亚型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胚胎肝脏的MEL受体及其亚型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MEL对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期水囊引产人胎儿 ,取出心脏和主动脉 ,立即用 4%多聚甲醛 0 .1 %DEPC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 ,4℃冰箱贮存待检测。 2 MEL探针制备 :培养含有MEL1A或MEL1B受体质粒的大肠杆菌 ,抽提质粒 ,酶切 ,地高辛标记探针 (宝灵曼公司 )。 3 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APES、Poly -L -Lysine(多聚赖氨酸 )和专用盖玻片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否存在褪黑素(Mel)受体亚型mt1,为进一步研究Mel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抽取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和粒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基因序列法,检测其mt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细胞膜和细胞质为主.(2)RT-PCR产物电泳均出现阳性条带,大小均相当于370核苷酸左右,经测序证实与GenBank的人mt1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结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提示Mel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胚胎肾上腺褪黑素 (MEL)受体及其亚型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MEL对肾上腺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期水囊引产人胎儿 ,取出肾上腺 ,立即用 4%多聚甲醛 0 .1 %DEPC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 ,4℃冰箱贮存待检测。 2 MEL探针制备 :分别培养含有MEL1A或MEL1B受体质粒的大肠杆菌 ,抽提纯化质粒 (华舜公司 ) ,质粒酶切 ,地高辛标记探针 (宝灵曼公司 ) ,探针浓度达到 80ng/ μL。 3 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APES、Poly -L -Ly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