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心脏起搏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TR)的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术后TR程度定义加重2级及以上为TR进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R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7例患者通过纳排标准后共入选553例患者。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74例,年龄(64.7±15.1)岁。随访中位数316天,346例(62.6%)TR无变化,45例(8.1%)TR得到改善,140例(25.3%)TR加重一级,22例(4%)TR加重二级。与TR无进展组(n=531)相比,TR进展组(n=22)心房颤动占比、心力衰竭占比更高,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术后TR进展占比更高[OR 4.28 (1.6~11.42),P=0.004]。结论 心脏起搏器术后TR进展发生率较低,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是T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碱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开胸后阻断升主动脉10 s,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5 mg/kg(40 mg/mL)建立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治疗组于注射月桂酸钠后即刻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于术前和术后3 h经耳动脉采血2 mL(对照组随机时间点采血,相隔3 h),测定各组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心脏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微血栓的形成情况并计算微血栓形成率。结果模型组注射月桂酸钠后3 h,血清NO浓度较术前降低,而ET-1、VEGF和cTnⅠ质量浓度均较术前升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与模型组一致,但程度较轻;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内注入月桂酸钠后3 h,治疗组NO/ET-1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冠状动脉大动脉中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微动脉中无血栓形成;模型组和治疗组微动脉中均可见血栓形成,治疗组微血栓形成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扩张微血管、减轻内皮受损程度、纠正NO/ET-1的失平衡状态而减少月桂酸钠诱发的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的模型,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开胸后阻断升主动脉10s,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5mg/kg(浓度为40mg/ml),假手术组注入相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1、3、24、72h分别取心脏病理检测,各时间点各取5只大白兔,每个心脏取5张切片,观察各组微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血栓形成率。于术前和术后3h各采血2ml,测定、比较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模型组在注入月桂酸钠后1h微血栓形成率为(8.49±3.12)%,于注射后3h[(24.21±6.52)%]达高峰,24h[(16.65±5.84)%]和72h[(9.87±3.55)%]后逐渐减少,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O下降[(7.30±0.86)μmol/L∶(3.49±0.81)μmol/L,P<0.01],ET-1上升[(17.83±1.89)pg/ml∶(29.21±2.19)pg/ml,P<0.01],VEGF上升[(96.74±11.06)pg/ml∶(145.20±11.12)pg/ml,P<0.01]。结论:用月桂酸钠(经主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能成功地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为1.5mg/kg和术后3h,其主要机制为月桂酸钠导致了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横断面研究.顺序入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8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住院期间情况,填写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6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0.03%的患者存在焦虑,有23.39%的患者存在抑郁.性别和文化程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焦虑相关(P均<0.05),性别和纽约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相关(P均<0.05). 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女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女性、心功能分级高的患者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引流心包积液后,行卡铂联合白介素-2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5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先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待积液基本引尽后,随机抽取12例(卡铂组)经导管注入卡铂300 mg,13例(白介素组)注入白介素-2 200万U,28例(联合治疗组)同时注入卡铂300 mg和白介素-2 200万U,保留48 h后抽净积液,拔管,并作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卡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5例(41.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25.0%),无效(no change,NC)4例(33.3%),总有效率66.7%;白介素组CR 4例(30.8%),PR 4例(30.8%),NC 5例(38.4%),总有效率61.6%;联合治疗组CR 18例(64.3%),PR 9例(32.1%),NC 1例(3.6%),总有效率96.4%。无1例发生穿刺意外;卡铂组1例(8.3%)、联合治疗组2例(7.1%)出现轻度恶心、胃纳轻度减低,胃复安、维生素B6对症治疗后短期好转,白介素组无胃肠反应发生;白介素组2例(15.4%)、联合治疗组5例(17.9%)出现轻度胸痛和低热,用新癀片或吲哚美辛栓剂可控制,卡铂组无胸痛、发热表现;随访2周,无1例发生骨髓抑制;随访3月,无1例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结论:卡铂联合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流胸腔积液后,培美曲赛联合白介素-2(IL-2)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20,包括肺腺癌1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和乳腺癌3例)和单药治疗组(n=15,包括肺腺癌1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和乳腺癌2例).先行胸腔置管引流,待积液引净、肺复张后,联合治疗组经导管注入培美曲赛200 mg和IL-2 3×106U,单药治疗组仅注入IL-23×106U,去枕平卧后每10~15 min转动体位,共翻身3圈,保留48 h后抽净积液并拔管.结果:联合治疗组CR 14例(70.0%),PR 4例(20.0%),NC 2例(10.0%),总有效率90.0%.单药治疗组CR 3例(20.0%),PR 4例(26.7%),NC 8例(53.3%),总有效率46.7%.随访3和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SD为88.9%和77.8%,单药治疗组为57.1%和28.6%.两组均无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和>2 cm的胸膜增厚发生.联合治疗组有3例(15.0%)出现轻度恶心和胃纳减低,甲氧氯普胺和维生素B6治疗后好转,单药治疗组无胃肠反应发生;联合治疗组有6例(30.0%)出现轻度胸痛,7例(35.0%)有低热,单药治疗组有4例(26.7%)轻度胸痛,5例(33.3%)低热,应用新癀片或吲哚美辛栓剂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结论:培美曲赛联合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自评量表评价心力衰竭(HF)与非心力衰竭(NHF)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的研究.方法:前瞻性截面研究.入选HF与NHF的住院患者患者256例,分组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或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I-IADS),评价:①HF与NHF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①比较两种量表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两种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HF与NHF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2.5%和20.0%(P=0.022),31.7%和16.9%(P:0.006),而且HF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NYHA分级正相关,相对危险度=1.929或=2.283;①HADS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AS/SDS(P<0.05),后者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前者(P<0.05).结论:①HF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NHF患者高;②HADS适用于临床筛查,而SAS/SDS则适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导管消融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不同消融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入选240例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接受三维标测系统( Carto)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男138例,女102例。随机分为3组,A组:80例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CPVA)及心房碎裂电位( CFAE)消融,B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C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消融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比较3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随访(36±7)个月,单次消融后成功率 A 组37.5%、B组52.5%、C组55.0%,多次消融后成功率A组60.0%、B组75.0%、C组76.3%( P〈0.05)。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在CPVA+CFAE的基础上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有助于提高成功率,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与上腔静脉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在术中通过标测导管评估与房颤维持相关的上腔静脉的情况。结果:仅2例(0.95%)患者长程持续性房颤被证实与上腔静脉有关。至术后12个月随访结束时,126例(60.0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112例患者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复发组患者右心房扩大的比例较高(65.48%对48.41%,P=0.02),房颤持续时间更长[(75.12±46.42)个月对(44.30±34.82)个月,P0.05],左心房内径更大[(49.20±5.97)mm对(45.04±5.31) 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和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很少检测到房颤与上腔静脉有关,行射频消融术时没有必要行经验性的上腔静脉电隔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开胸后阻断升主动脉10 s,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5 mg/kg(40 mg/mL) 建立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治疗组于注射月桂酸钠后即刻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于术前和术后3 h经耳动脉采血2 mL(对照组随机时间点采血,相隔3 h),测定各组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心脏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微血栓的形成情况并计算微血栓形成率.结果 模型组注射月桂酸钠后3 h,血清NO浓度较术前降低,而ET-1、VEGF和cTnⅠ质量浓度均较术前升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与模型组一致,但程度较轻;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内注入月桂酸钠后3 h,治疗组NO/ET-1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冠状动脉大动脉中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微动脉中无血栓形成;模型组和治疗组微动脉中均可见血栓形成,治疗组微血栓形成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山莨菪碱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扩张微血管、减轻内皮受损程度、纠正NO/ET-1的失平衡状态而减少月桂酸钠诱发的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