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遗传性血色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铁生化指标、肝穿病理学检查在遗传性血色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遗传性血色病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例男性,41岁,有乏力症状,皮肤有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蛋白、血糖、肝功异常;MRI示:肝脏体积增大,肝脏实质信号在T1W1/T2W1均匀减低,呈极低信号;予以铁络合剂治疗后诸证缓解,各项化验指标下降.结论 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在我国较少见,临床特点不明显,诊断困难,尤其是遗传性血色病早期患者,家系调查、MRI检测对遗传性血色病的早期诊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演变多以肝郁气滞、肝郁化火、气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为发病规律;慢性丙型肝炎多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为主;其中疫毒、气滞、瘀血、痰湿病理产物互结于肝脉,久病及肾,耗伤肾精肾阳,渐成虚劳、癥积、鼓胀。曾师遵循"肝体阴而用阳"之性,提出"顺其性则为补,逆其性则为泻"之补泻法度。春季肝应春生之气,治宜养阴柔肝疏肝;夏令属火,取法"实则泻其子";肺金肃杀,治宜"平金以生木";冬令进补,治宜"虚则补其母"。肝病用药原则:疏肝切勿伤阴,理气和血同调,攻邪补虚兼顾,病久结聚渐生,保胃气、存津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衰减参数联合生化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145例NAFLD患者,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以CT肝/脾比值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脂肪衰减参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脂肪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的最佳cut-off值是262.5 dB/m(AUROC=0.854,灵敏度=0.840,特异度=0.771);脂肪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轻度、中度、重度的最佳cut-off值分别是225.5 dB/m、267.5 dB/m、289.5 dB/m,AUROC分别为0.401、0.644、0.807,均P0.05;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或TG可提高对NAFLD诊断价值,其中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TG对NAFLD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29例CHB患者,均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常规、肝生化、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和APRI指数,并行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种方法曲线下面积(AUROC),确定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Fibro Touch、FIB-4、APRI指数3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与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Fibro Touch相关性最高,r=0.66(95%CI:0.58~0.73),优于FIB-4、APRI指数。(2)在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诊断中Fibro Touch、FIB-4、APRI指数的AUC分别为0.89、0.77、0.73;而其中Fibro Touch的AUROC最大0.89(0.85~0.94),截断值12.7(kPa),敏感性79%,特异性83%。结论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技术可对CHB进展性肝纤维化进行较准确的评估,且Fibro Touch对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APRI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构成特点及其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018例。其中检测出基因型、资料完整的828例。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或CT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采用PCR法对HBV基因分型,运用列联卡方、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相关慢性肝病结局进行分析。结果828例患者中,以C型为主,占总样本的54.11%(448/828),B型占25.15%(200/828),D型占16.18%(134/828);各基因型病情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689,P>0.05);116例肝硬化患者中基因C型占20.84%,与B型和D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86、20.947,P值均为0.000);乙型肝炎病程10年以上、基因C型、HBV DNA高病毒载量、ALT>ULN进入回归模型(P<0.05)。其中基因C型与肝硬化的相关度最高(OR=2.819,95%CI:1.582~5.021)。结论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基因C型是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 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 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最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21.589,P0.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 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yp2e-3基因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ALD患者126例,按照病程分为A组40例(患病时间在1年以内)、B组43例(患病时间在1~3年)和C组43例(患病时间在3年以上),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21例作为对照。常规行肝活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cyp2e-3基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yp2e-3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cyp2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LD患者肝组织cyp2e-3基因水平(34.8±1.7)显著高于对照组【(6.6±0.7,P<0.05】;经过ELISA法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不同组ALD患者血清cyp2e-3水平显著升高;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发现与正常人比,不同组ALD患者肝组织cyp2e-3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肝组织cyp2e-3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cyp2e-3蛋白主要集中在肝细胞膜处表达,主要特征为大小不均匀的棕黄色小颗粒。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和血清cyp2e-3水平显著升高,因此推断cyp2e-3基因的激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IFN-γ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51例ACLF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IFN-γ基因内含子+874 位点T/A 和+2109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ACLF患者+874位点TA+AA基因型频率(54.9%)显著高于健康人(24.0%),A等位基因频率(38.2%)显著高于健康人(22.0%,P<0.05);ACLF组+2109位点AG+GG型基因型频率(51.0%)显著高于健康人(26.0%),G等位基因(32.4%)显著高于健康人(16.0%,P<0.05);在3 m末,28例生存与23例死亡的ACLF患者+874、+210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 位点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2109位点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是ACLF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构成特点及其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018例。其中检测出基因型、资料完整的828例。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或CT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采用PCR法对HBV基因分型,运用列联卡方、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相关慢性肝病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828例患者中,以C型为主,占总样本的54.11%(448/828),B型占25.15%(200/828),D型占16.18%(134/828);各基因型病情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689,P0.05);116例肝硬化患者中基因C型占20.84%,与B型和D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86、20.947,P值均为0.000);乙型肝炎病程10年以上、基因C型、HBV DNA高病毒载量、ALTULN进入回归模型(P0.05)。其中基因C型与肝硬化的相关度最高(OR=2.819,95%CI:1.582~5.021)。结论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基因C型是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纤维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AFLD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根据Fibro Touch所检测的肝弹性值将209例患者分为无或轻度肝纤维化组(n=112)及进展性肝纤维化组(n=97)。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发生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BMI、肝弹性值、CAP、ALT、AST、TG、In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研究因素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肪肝肝纤维化与年龄、BMI、ALT、AST、TG、CAP、Ins呈正相关(P 0. 05)。非条件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CAP、ALT、TG、Ins是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危险因素增加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与纤维化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