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以突发突止性心悸、胸闷为主要表现,通常患者主观症状明显,但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在部分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相关症状,尤其在预激伴房颤时可诱发室颤导致猝死。因此快速终止发作并转复窦性心律,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食管调搏及临床常用三种药物转复室上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探讨食管调搏在转复阵发性室上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对14例冠心痛患者17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分析并短期随诊.结果:17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治疗.由于全部病变为A型,成功率100%,7例支架内再狭窄全部扩张成功.17处病变血管切割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8例,无心包填塞,急性闭塞,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随访2~23个月,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4例复查造影,1例发生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冠脉腔内成行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患者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ECG)及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Prop- ECG )前后心电图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Pro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30例正常者 (对照组 )进行 TRAS- ECG和 TRAS- Prop- ECG试验 ,记录试验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其 QTc及 QTd,根据分布曲线求出 QTc及 QTd的截断点。分别计算两种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以 TRAS-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76 %、6 7%、73% ;以 TRAS- Prop-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2 %、93%、93%。结论 :TRAS- Prop- ECG时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QTd≥ 4 0 ms可作为 TRAS- Prop- ECG诊断 CHD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女,28岁。因心悸、乏力1周来院检查。查体:血压96/60mmHg,心脏不大,心跳快速、规整,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6.
<正>2003-03~2007-10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6例冠心病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48~70岁。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6例;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11例。采用美国UVT公司生产,球囊长度10mm,直径2.5~3.5mm,正常扩张压力为607.95kPa,爆破压为810.6kPa。全部患者均于术前3d口服阿司匹林3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术前禁食。  相似文献   
7.
<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可明显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笔者所在医院1991-08~2007-12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3536例,先后对1169例患者进行PTCA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快速进展,高龄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其介入治疗将会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11-2005-09的86例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高龄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在不同起搏频率下主动脉跨瓣压力阶差的变化,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确定适合的起搏参数。方法选取6只成年健康山羊,全麻下经股静脉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连接临时起搏器,频率范围由150次/分递增至350次/分,以25次/分递增频率,测量在不同起搏频率下主动脉瓣上和瓣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并计算压力阶差。结果收缩期主动脉跨瓣压力阶差随起搏频率的加快而升高,至250~300次/分时,由(-25.00±3.90)mm Hg上升至(11.17±10.85)到(13.50±3.89)mm Hg之间。舒张期跨瓣压力阶差随起搏频率的加快而降低,至250~300次/分时,稳定在(47.00±3.03)mm Hg到(43.83±2.93)mm Hg之间,压力阶差降幅达50.11%。结论 250~300次/分的起搏频率可有效地降低主动脉跨瓣压力阶差,既能保证动物的安全又可减少因压力阶差引起的瓣膜置入过程中的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