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1年开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痔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皮瓣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几种皮瓣移植术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 针对2000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重度虎口挛缩的32例病例,应用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予以治疗,皮瓣面积3.0 cm×5.0 cm~4.5 cm×8.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 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和1例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游离植皮术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部分病例术后拆除克氏针固定后虎口有部分程度回缩,虎口角平均为70°(45°~80°),虎口宽度平均为50 mm(35~60 mm),为健侧的80%,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掌功能,握力较健侧略差,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工作,但部分皮瓣感觉欠佳.移植皮瓣外形: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外形良好,3例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2例游离皮瓣术后再次行皮瓣修整术以改善皮瓣外形.结论 重度虎口挛缩可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予以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并探讨采用改良的弧形切口微型骨锚植入术重建伸指肌腱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9例,采用远位指间关节背侧弧形切口,应用微型Quick anchor锚钉植入重建伸肌腱止点,修复撕脱的指伸肌腱.全部病例均进行门诊随访,对比术后骨锚在X线片的位置,采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远位指间关节活动,并记录手术切口瘢痕的情况.结果 9例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4~6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6例,良2例,差1例.术后切口皮肤均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未出现明显的瘢痕及粘连.结论 微型骨锚用于修复手部伸肌腱止点损伤,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采用远位指间关节背侧弧形切口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在修复骨缺损中对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移植修复1.5cm桡骨缺损。分为5组:①BMP-2基因转染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BCB);②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③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④未转染细胞+BCB;⑤BCB。术后4、8、12周行微血管墨汁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学等检测。结果术后4周,基因治疗组骨间血管的密度在周边区域较高,通常每一个骨小梁孔隙中都有一支新形成的小血管;透射电镜见成骨细胞总是毗邻血管内皮细胞而存在,并随着微血管的增生而逐渐向骨细胞发展;间质细胞VEGF表达明显增强。结论BMP-2基因治疗可通过上调VEGF表达,间接诱导移植骨血管化,对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损伤后可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使细胞外Ca2+内流,造成细胞内的钙超载。目的:观察臂丛神经根切断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暴露臂丛神经不切断;对照组臂丛神经切断伤后不做其他处理;实验组臂丛神经切断伤后,给予腹腔注射Ca2+阻带剂维拉帕米4mg/(kg?d)。于切断伤后12h,24h,48h,72h,1周,2周,4周每组随机以4只取材。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开始,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开始升高,至伤后48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伤后1周,实验组已基本回至正常水平,但仍较假手术组高。说明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元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细胞内,导致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L型Ca2+通道可以被维拉帕米阻断,减少神经损伤后的Ca2+内流,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表达,并观察表达产物的诱导成骨活性。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BMP-2基因导入hBMSCs,流式细胞仪、ALP检测和VEGF探针原位杂交分析其对细胞增殖、ALP活性和VEGF表达的影响。并利用转染后的培养液上清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检测其骨钙素、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IP-2基因,S期细胞比例增多,ALP活性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且诱导L929细胞骨钙素、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结论 BMP-2重组质粒转染hBMSCs后表达目的蛋白,促进自身增殖、分化和上调VEGF的表达,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为BMP-2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肠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肠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35只大鼠制作肠粘连模型 ,于术后第7d剖腹观察粘连情况 ,选择发生I~II级粘连的大鼠20只分成A、B两组 ,每组各10只 ,A组将粘连处松解后即关腹 ,B组将粘连处松解后于创面处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后关腹。二次手术后第7d处死动物 ,观察各组肠粘连情况 ,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粘连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可减少肠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