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265例行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主要以取尽结石、修补胆管损伤、治疗恶性肿瘤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胆道镜或ERCP+ EST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段或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内引流术,肝外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肿瘤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单纯胆肠内引流术或内镜下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剖腹探查术,胆瘘或出血部位缝扎、止血、腹腔冲洗和置管引流术等.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以解除胆管狭窄,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途径为目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胆道第1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占69.8% (120/172),明显高于胆道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患者的31.2%( 29/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51,P<0.05).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占58.1% (54/93),明显高于第1次再次手术的4.1% (7/1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2,P<0.05).265例患者中46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其中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18/172),明显低于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30.1%(28/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61,P<0.05).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或MODS;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和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7%(3/172)和3.2%( 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9,P >0.05).结论 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术前对病情充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再次手术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女,55岁,因“发现颈前区肿物5年”于2013年5月31日入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普外科.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入院查体右侧甲状腺中部可触及2.5 cm×2.0 cm×2.0 cm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影像学检查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多发实质性占位.颈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侧甲状腺腺瘤;进一步阅片发现,右锁骨下动脉存在解剖异常,其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经食管后方穿过纵隔,头臂干缺失(图1).  相似文献   
4.
胆囊腺瘤及癌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陆保林  周龙翔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4):289-290,292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的诊治和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胆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腺瘤无特殊临床表现 ,B超是发现胆囊腺瘤的主要方法。 2 4例中腺瘤 14例 ,腺瘤癌变 10例 ,癌变率为 4 1.7%。腺瘤癌变组平均病程 (4 7.0± 36 .2 8月 )、肿瘤直径 (2 4 .6 0± 13.2 3mm )均显著高于腺瘤组 (11.2 9± 8.83月 / 12 .14± 6 .36 mm ) (P<0 .0 1) ;且腺瘤癌变组均为广基肿瘤 (10 0 % ) ,多合并胆囊结石 (70 % )、慢性胆囊炎 (90 % ) (P<0 .0 5 )。结论 胆囊腺瘤有较高癌变率。对 5 0岁以上 ,病程大于 2年 ,合并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发现直径大于 12 mm的广基胆囊腺瘤 ,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及机体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胃窦癌患者31例,手术方式均为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无远处转移及种植),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于术后24h后开始经鼻饲空肠营养(百普力),第1天输注500ml,第2天开始加至1000ml,第3天1500ml,连续使用至术后第10天。对照组术后3d完全周围静脉营养(热量25kcal·kg-2·d-1,糖脂比6:4,氮热比1:120)。术后第4天予以半量静脉营养,不足部分依靠患者自主进食,术后第7天,停用营养支持,完全依赖自主进食。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0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质量及机体组成[脂肪群(FM)、非脂肪群(FFM)]。结果 2组术后前白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体质量、FM、FFM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体质量、FFM下降较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而FM下降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食欲、饮食量、餐后饱胀评分较对照组更佳(P<0.05),而灼心感、呕吐、腹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并发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被动的经鼻肠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机体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诊治方法与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ABP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症非梗阻型54例、轻症梗阻型33例、重症非梗阻型15例、重症梗阻型24例.早期手术43例,延期手术80例,3例暴发性重症胰腺炎未行手术已死亡.治愈117例(92.86%),9例(7.14%)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 对ABP应分型而治,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行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不同残胃患者胃肠激素及机体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不同残胃患者胃肠激素及机体组成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8例,分为远端胃切除组、近端胃切除组及全胃切除组3组,另设9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2周和1个月监测机体营养状态及胃肠症状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检测各组餐前及餐后30 min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远端胃切除组、近端胃切除组及全胃切除组术后1个月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及胃动素(MTL)的餐前水平较对照者均明显升高(P<0.01); 各组餐后30 min胃肠激素分泌量较餐前均明显增加(P<0.01); CCK水平在远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较近端胃切除组高(P<0.01).术后体重均明显下降,机体组成改变明显; 术后1个月全胃切除组体重下降最明显(P<0.01); 瘦组织群下降幅度全胃切除组>近端胃切除组>远端胃切除组; 术后1个月3组间的水肿指数(细胞外液/总体液×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胃切除组组织水肿最明显.全胃切除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其余2组明显延长(P<0.05); 术后胃肠症状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不同残胃患者胃肠激素及机体组成变化不同,以全胃切除患者最明显; SS、CCK及MTL基础水平均显著升高; 全胃切除患者的体重和FFM下降及组织水肿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以期降低胆道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进行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结果 胆道结石的残余或再生占胆道再手术的76.1%(54/71),而由非结石性胆道狭窄所致占15.5%(11/71),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因分别占4.2%(3/71).结论 胆道再手术的原因目前仍以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为主,但其他原因如非结石性胆道狭窄及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等也不可忽略.降低胆道再手术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初次合理的手术方式、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的彻底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se the causes of reoperation after biliary duct operation, so as to decrease the reoperation rate of biliary trac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operation of biliary duct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5 to September 2010 were analysed,and the causes of biliary duct re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sed. Results The main cause of reoperation was recurrent or retained bile stone (76.1%,54/71), noncalculous stenosis of biliary tract ( 15.5 %, 11/71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due to tumor (4.2%,3/71), and other factors (4.2%,3/71).Conclusion Recurrent or retained bile duct stone were the main cause for biliary reoperation, but noncalculous stenosis of biliary tract and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due to tumor could not be ignored. The initial rational operative method, approporiat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thoroughness of oper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decrease bile duct re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0.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32例急性胰腺炎(AP)中68例ARP的临床资料。结果ARP占同期收治AP的12.8%,其中男性占76.5%,女性占23.5%。平均年龄45.6岁。复发原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酒精性这三者多见。58例(85.3%)为轻症ARP,10例(14.7%)为重症ARP。54例(79.4%)行手术或内镜治疗,14例(20.6%)行非手术治疗。治愈或好转66例,死亡2例均为重症ARP。结论明确ARP发作的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减少ARP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