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于感染、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及心脏复苏不完全等原因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MODS是ICU工作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1例以MOD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破裂,最终困心包填塞而死亡的病例.以加强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了解CRAB耐药特点。 方法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268例患者,按其痰培养结果分为CRAB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CRAB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6年为51.61%,上升至2018年86.57%,2019年下降至7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22.81, P <0.001);CRAB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病死率等均明显高于CSAB组患者(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 OR =2.095,95% CI :0.117~1.474)、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0天( OR =68.250,95% CI :3.545~5.374)及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OR =10.846,95% CI :1.784~3.201)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CRAB中含有AmpC、IMP、VIM、OXA-23、OXA-51、aac ( 3)–I、ant(3″)-I、aph(3')-VIa、gyrA、parC等多种耐药基因。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CRAB耐药率较高,应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以遏制人工气道患者的CRAB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房颤和维持窦律的有效性。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个不同剂量组,1组、2组、3组每次静脉给予的负荷剂量依次分别为75mg,150mg和300mg。结果:3组有效3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前后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房颤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是一种长效、安全、疗效可靠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4.
选2006年10月~2008年5月入住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严重感染患者58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人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评分)、感染部位、血培养结果、动脉血乳酸数值。结果发现,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培养阳性率、动脉血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MODS评分和动脉血乳酸值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认为严重感染患者初始MODS评分和血乳酸值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ACPE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应用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测定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其中1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机械通气组,其余18例因拒绝或不耐受而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1 h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1 h后,机械通气组ITBVI、GEDVI、EVLW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1240、2.3971、2.9716,P均<0.05);机械通气组SI、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6267、3.1443,P均<0.05);CI、SVRI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所升高及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CE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收入时存在低血压的脓毒症患者,追溯病史除外慢性肾病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24h内留取晨尿液检测的UmAlb和Uα1-MG,以及72h内血肌酐、BUN、血乳酸APACHE-II评分的最高值,分析上述指标对AKI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1)共有8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符合AKI诊断的为72例(57.14%),28天死亡36例(42.86%)。(2)对比AKI组和非AKI组,两组间血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UmAlb、Uα1-MG、血乳酸(La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性休克和28天转归方面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ROC曲线分析提示UmAlb、Uα1-MG、lac、Cr和APACHE-II评分对于AKI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UmAlb和Uα1-MG的AUC值均大于Cr,而UmAlb具有更佳的阴性似然比。结论合并低血压的脓毒症患者24h内留取晨尿检测的UmAlb、Uα1-MG对AKI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PCT和CRP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ICU入住的脓毒症患者114例,在入科的第1,3,5,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PCT、CRP水平,同时行血培养,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CRP水平有无差异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在脓毒症血培养阳性组第1、3、5、7天PCT水平及第1、3天的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ROC曲线图显示,在诊断是否存在血行性感染上,PC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在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随着感染程度加重,PCT水平与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以PCT和CRP来诊断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图所示,PCT较CR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较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着更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h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患者7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d内死亡21例,病死率为44.7%。两组早期液体复苏前除每搏量变异(SVV)外,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复苏后6h每搏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全心射血分数(GEF)、ELWI、PVPI和心功能指数(C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图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最大为0.898,切点值为9.5ml/kg,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3%。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PVP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为0.842,切点值为1.75,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水平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PI、ELWI、MA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水平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在治疗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CDT)后,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艾司洛尔组应用艾司洛尔将心室率控制于≤110次/min.分别于艾司洛尔治疗前和治疗后2、3、4h末各时间点末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氧合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每博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结果 艾司洛尔组应用艾司洛尔后2、3、4h末各时间点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08±16)、(132±18)次/min,( 101±14)、(135±19)次/min,(106±21)、( 129±14)次/min;P均<0.01];SV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12)、(22±8)ml/m2,(34±14)、(21±6) ml/m2,(37±10)、(23±9)ml/m2,P均<0.05].应用艾司洛尔后3、4h末艾司洛尔组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1.1)、(2.7±1.2) mmol/L,(1.3±0.9)、(2.8±1.4) mmol/L,p均<0.01].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上MAP、CI、SVRI、SCV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艾司洛尔可以显著降低心室率,改善心肌做功效率,改善组织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在入院1、3、5、7d抽取其外周血检测PCT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死亡组(38例)入院1d和3d外周血PCT水平(μg/L)与存活组(46例)患者无明显差异,但5d和7 d PCT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5d:8.79±2.38比2.38±0.88,7 d:12.57±3.29比0.71±0.22,均P<0.05),且PCT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存活组(1.91±1.21比10.27±4.49,P<0.05).入院5d和7d 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5 d:RAPACHEⅡ=0.395,RSOA=0.396;7 d:RAPACHEⅡ=0.675,RSOFE=0.648,均P<0.01).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7 d PCT水平对28 d病死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6;以PCT 0.965 μ.g/L为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PCT水平与28 d病死率无关.③入院7 d PCT水平<1.0 μg/L者的中位生存期(d)明显长于PCT水平>1.0 μg/L者(28.0比14.1,P<0.05).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动态监测外周血PC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但不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