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传染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70%以上的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或媒介生物,暴发频率呈快速升高趋势,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这一现状使全球传染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针对目前新发传染病防控难题和面临的挑战,One Health(惟一健康)理念应运而生。One Health策略主要关注新发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微生物耐药等领域,通过加强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交叉合作来促进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国内外新发传染病防控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通过举例One Health策略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而表明在我国应用One Health策略防控新发传染病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布氏锥虫 (Trypanosomabrucei)是一种原虫性寄生虫 ,通过采采蝇 (tsetsefly)的传播感染人和其它哺乳动物 ,导致人的昏睡病和家畜的那卡那病。布氏锥虫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阶段 ,即血液期 (bloodstreamstage ,寄生于哺乳动物血细胞内 )和昆虫期 (insectstage ,又叫循环期或感染期 ,寄生于采采蝇的中肠内 )。这种单细胞寄生虫的两个生活阶段 ,其体表覆盖大量的GPI锚定蛋白 (McConvilleetal.,1 993;Paysetal.,1 998)、脂磷酸聚糖及糖基肌醇磷脂 (GIPLs)等多种成分 (McConvilleandFerguson ,1 993;Ferguson,1 999;IlgoutzandMcConville…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3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4.28%和61.21%,均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显著;获得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为16.46%,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N10免疫组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1周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WN10抗体IgG,在攻击感染旋毛虫9周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编码旋毛虫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地区捕捉的小型兽类汉坦病毒感染情况,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于2016年捕获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等5区的小型兽类,提取其肺组织样本RNA,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汉坦病毒的PCR检测,确定基因型。结果本研究共捕获小型兽类330只,其中褐家鼠195只(59.09%)、黄胸鼠62只(18.79%)、臭鼩鼱24只(7.27%)、板齿鼠16只(4.85%)、小家鼠14只(4.24%)、黑家鼠19只(5.76%)。经汉坦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发现其阳性率为6.06%(20/330),其中褐家鼠13份,黄胸鼠2份,板齿鼠2份,小家鼠1份,黑家鼠2份,不同动物间汉坦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鼠种为褐家鼠;不同区间汉坦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海珠区阳性率最高。扩增阳性样本经核酸序列测定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型均为首尔型。结论广州地区小型兽类携带的汉坦病毒为首尔型,其中褐家鼠为主要的带毒兽类,海珠区小型兽类汉坦病毒阳性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A受体结合特异性检测方法,了解当前各亚型流行株受体结合特性。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去唾液酸胎球蛋白(Fet-HRP),分别用α-2,3-(N)-唾液酸转移酶和α-2,6-(N)-唾液酸转移酶处理,合成3-Fet-HRP、6-Fet-HRP特异性受体拟合蛋白。分别包被怀槐凝集素(MAA)、接骨木凝集素(SNA)和各亚型流感病毒行ELISA试验进行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该检测方法成功建立,各亚型与3-Fet-HRP、6-Fet-HRP均有一定结合。H1N1、H3N2亚型结合6-Fet-HRP的能力高于3-Fet-HRP,禽流感H5N6亚型偏向于与α-2,3受体结合,H7N9亚型对2种蛋白结合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对了解当前流感流行株生物学特性和未来新型毒株的传播方向和风险提供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One health理念,评估广州市花都区禽类养殖、屠宰和销售过程中沙门菌污染的关键环节和潜在的传播风险。方法 采集人群鼻拭子、禽类口腔/泄殖腔拭子样品、环境(空气、土壤、污泥等)样品;根据GB4789.4-2016进行沙门菌增菌、选择性培养,阳性样品进行PCR复筛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人、动物、环境样品361份,沙门菌总检出率为11.36%,其中屠宰环节沙门菌检出率最高(18.82%),职业人群鼻拭子沙门菌阳性率(35.00%)显著高于普通人群(0.00%)。不同环境样品间沙门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污泥样品沙门菌污染最严重(55.56%),空气气溶胶次之(37.50%)。此外,鹦鹉样品沙门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家禽(29.17%vs.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P<0.05)。结论 屠宰场是沙门菌污染的关键环节,应做好污水和空气消杀,防止沙门菌外溢,职业人群应定期体检。此外,应加强对鹦鹉等特种禽类沙门菌的日常监控。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提高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和高值化利用能力,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施“蓝色药库”的关键途径之一。海星属典型的棘皮动物,进化地位和生物学特征独特,是国际公认的药用/保健用海洋生物。海星中含有皂苷、多糖、多肽、氨基酸、胶原蛋白、甾醇及生物碱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其中海星皂苷在抗肿瘤、抗炎、抗衰老及降血脂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和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检索了近30年海星皂苷的研发现况,并且对近15年来海星皂苷的生物活性、提取分离及相关专利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进而为其在营养保健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重组抗原的抗原性。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目的基因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 ),以异丙基-β-D 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 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Mr 48000 ,与理论值相符。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重组蛋白可被旋毛虫感染的猪血清和兔抗重组蛋白血清识别 ;兔抗重组蛋白血清可识别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Mr 46000蛋白。 结论 成功表达了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 ,重组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获取具有抗原性的旋毛虫新生幼虫基因。 方法 以旋毛虫感染猪血清为抗体探针,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从45×105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重组子中共获得158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36个新的cDNA序列,已报道的序列有5个,有12个序列无开放阅读框架(ORF),与旋毛虫线粒体基因组DNA同源。 结论 获得具有抗原性的旋毛虫抗原编码cDNA分子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种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还具有抗病毒、抗寄生虫和抗癌等多种活性,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抗菌肽的发现,现在的研究状况,以及抗菌肽在未来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