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内镜室从 1987~ 1998年共检查消化道出血患者12 47例 ,其中有 13例患者经各种方法检查诊断不明 ,且患者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 ,最后剖腹探查 术中内镜检查法 ,才明确了诊断。现将术中内镜检查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中 ,男 5例 ,女 8例。发病年龄 2 1~ 70岁。发病距就诊时间 6 h~ 16年。临床症状均以黑便为首发症状 ,且反复发作 ,有 3例伴有腹痛 ;主要体征包括慢性贫血 ,腹部压痛。无 1例患者有腹部包块 ,所有患者均经纤维电子胃镜以及结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透、钡灌肠检查 ,除外十二指肠壶腹部、上消化道及结肠病变。有 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β1)对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法 (EL ISA)测定 PHC38例、其他各种肝病和消化道非肝肿瘤 6 4例及正常对照者 2 0例的血浆 TGF- β1水平 ,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8例 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浓度。结果 :PHC组血浆 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其他各肝病组 (P<0 .0 5 )。血浆 TGF- β1的界限值定为 1.2 μg· L- 1时 ,其诊断 PH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5 %和 94 .0 % ;与血清 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性 ,与 AFP联合检测可提高 PHC诊断阳性率 ,达 97.4 %。结论 :血浆 TGF- β1表达水平有助于 PHC诊断 ,与 AFP联合检测具有互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7年4月作者观察了使用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104例门诊或住院的C-IBS患者,男28例,女76例,年龄16~62岁,均经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排除了肿瘤、炎症性肠病或其他肠道器质性疾患,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治疗前2周内均未用过胃肠道动力药物、缓泻剂,症状至少包括C-IBS症状中的1项(任何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3次,大便为块状或硬便,伴有排便费力感).将10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  相似文献   
4.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 ,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 ,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 ,分析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基因标志监测肝癌微小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以及经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的发病过程。因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出现持续增殖而致癌变,其中基因状态与调控和表达关系密切。利用生物芯片对肝癌发展过程中12600个基因分析,显示癌变早期有90多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异常表达与肝癌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是一类多肽二聚体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功能的细胞因子。人类TGF β家族有 3种异构体 (TGF β1、2、3 ) [1 ] ,它们的生物学特性非常相近 ,分别由特定的基因编码 :即内皮细胞及结缔组织表达TGF β1 ,上皮细胞及神经元细胞表达TGF β2 ,间质性细胞表达TGF β3 。肝细胞增殖有赖于正向和负向调节因子间的动态平衡 ,在肝细胞增殖调节方面 ,TGF β1 (2 5KD)具有负向调节作用。TGF β信号通路紊乱 ,可使肝细胞逃避TGF β1 介导的生长抑制效应而致肝癌 (HCC)发生。本文着重综述TGF β1 信号通路异常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_β1及其TGF_β1 mRNA对肝癌(HCC)诊断和转移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肝癌癌灶、癌周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TGF_β1_cDNA,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DNA测序证实,并分析肝病患者外周血TGF_β1 mRNA的临床意义。结果DNA测序证实所扩增基因片段大小211 bp,方法灵敏度为2 ng/L。癌灶和癌周组织中TGF_β1基因片段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6.2%;外周血TGF_β1基因检出率,肝癌为53.3%,明显高于肝硬化组(20.0%)和慢性肝炎组(5.0%),其他组未见扩增片段检出;在Ⅲ期肝癌组为83.3%,高于Ⅰ期和Ⅱ期肝癌;在肝癌伴有肝外转移时全数阳性;且与AFP浓度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GF_β1及TGF_β1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和远处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07年4月作者观察了使用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3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非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65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多见于中老年,临床症状不典型,住院时间长(31.5±13.2天对20.8±11.4天,P<0.05);脓肿穿刺平均次数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和使用足量抗菌药控制感染,积极控制血糖,反复肝穿刺抽脓,同时营养支持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很常见 ,病死率高。我科采用硬化剂注射与皮圈连续套扎联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4月— 1999年 4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 46例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均为中度、重度 ,随机分成两组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IS)组和内镜下套扎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 (EVL EIS)组 ,EIS组 2 4例 ,男 12例 ,女 12例 ,年龄 37~ 6 1岁 ,平均 47.5岁 ;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6例 ,B级 12例 ,C级 6例。EVL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