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酶(thromibin,Ⅱa)是一种生成于损伤处血管内皮细胞多功能蛋白酶,它是参与凝血过程各个环节反应中的关键酶。在发挥止血作用的同时,还可能诱导炎症、增生及修复等反应。最近发现的凝血酶受体(thrombin receptor,TR)分子可能为解释上述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同时,TRN端被Ⅱa切下的41个氨基酸片段是否具有特殊功效,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不适合行PCI术,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片20mg,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1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继续治疗到6个月时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进一步减少,且均达到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1个月后有改善,但心功能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继续治疗到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改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缓解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功能,且治疗6个月时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刘龙斌  孟立平  季政  许富康  池菊芳  郭航远 《浙江医学》2016,38(12):911-914,935
目的探讨黄酒多酚(YWPC)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方法SD大鼠主动脉VSMCs原代细胞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YWPC组VSMCs分别用1、10、100mg/L的YWPC干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SMCs中MMP-2、MMP-9、AKT、pAKT的表达情况;明胶酶谱检测VSMCs中MMP-2和MMP-9的活性。用IGF-1(3ng/ml)干预VSMCs8h激活PI3K/AKT通路后,用YWPC干预VSMCs,检测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Hcy组比较,YWPC组VSMCs中MMP-2/9的表达减少,pAKT表达减少(均P<0.01);明胶酶谱结果显示,与Hcy组比较,YWPC组VSMCs中MMP-2/9的活性降低。在加入IGF-1后,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VSMCs中pAKT、MMP-2/9的表达和活性增加(P<0.01);与YWPC组比较,YWPC+IGF-1组VSMCs中pAKT、MMP-2/9的表达和活性增加(P<0.01)。结论YWPC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VSMCs中MMP-2/9的表达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和统计住院的68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PLT、PDW、MPV、P-LCR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病情越重、梗塞面积越大则差异越明显。结论 PDW、MPV、P-LCR等,可作为临床上估计病情和梗塞面积的一项指标,对预防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LT的变化则可提示急性脑梗塞的病程。  相似文献   
5.
我院收治幼儿误服“敌鼠钠盐”引起中毒出血倾向一例报告如下。 男,1岁4个月,因轻微创伤后皮肤反复出现瘀斑两月入院。患儿于2个半月前误食拌有毒鼠药“敌鼠钠盐”的米粒(药量约0.2g),食后无不适。10天后碰伤部位出现皮下瘀斑,持续半月左右才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套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简单实用的方法体系。方法 SD大鼠两只,无菌环境下分离胸腹主动脉,清除脂肪、结缔组织。显微剪剪开主动脉,内膜面向下贴附于少量Ⅰ型胶原酶上消化60min。离心收集内皮细胞置于1%明胶包被的六孔板,加入20%胎牛血清的M199中培养。3~4天后换液更换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培养。当细胞长满约90%底面积时,玻璃探针机械剔除成纤维样细胞后传代。倒置显微镜和抗Ⅷ因子抗体对细胞分别做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原代培养3~4天时,少量细胞开始贴壁并分裂生长。更换ECM后细胞增殖迅速,培养8~10天时可见细胞长满90%左右的底面积,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明在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中有特定Ⅷ因子表达。原代周期8~10天,传代周期3~4天,经纯化传代后纯度接近100%。传至第6代仍未见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体系培养RAEC简单有效,重复性良好。获得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有利于实验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降血压方案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及特点。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4组:A组予氯沙坦钾片每天50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量;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量;C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每天50mg及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氯沙坦钾片加量;D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如果仍然不能降压达标,视患者情况加氯沙坦钾片50~200mg口服。所有患者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测量血压,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并分析。结果虽然卧位、立位血压比较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立位0min及立位2min血压变化均较小(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病,选择CCB加小剂量利尿剂联合ARB方案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性更低,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中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29例中危NSTE—ACS患者,根据BNP水平和症状发作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4组: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1。共31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2。共33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3,共32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4,共33例。检查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SI)和Tei指数。结果组1、组2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LVDS、LVEF、WMSI和Tel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组3、组4患者介入治疗1年后LVDD、LVDS、LVEF、WMSI及Tel指数较之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NP值≥80ng/dl的中危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能改善其术后1年的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优于延迟介入治疗;BNP值〈80ng/dl的中危NSTE—ACS患者其介入治疗的价值尚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thrombin,Ⅱa)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部位产生的一种多功能蛋白酶。Ⅱa激活其受体——凝血酶受体(thrombinreceptor,TR)引起机体凝血瀑布反应、催化水解纤维蛋白原转化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而形成血凝块,这是引发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  相似文献   
10.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 LBBB ), traditionally viewed as an electrophysiologic abnormality,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for its effects on hemodynamics and patient's prognosis^[1]. Exercise nuclear studies frequently show reversible perfusion defects in the absence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2] and some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LBBB develop angina coincident with the onset of LBBB^[3]. We report a case of intermittent LBBB with abnormal stress technetium 99m T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study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