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为抢救病人,很需要有方法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的快速诊断方法。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流脑患者的脑脊液、血清、尿液A 群抗原。以细菌培养为参比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来源:有实验室确诊根据的流脑者,采脑脊液19份,血清17份,尿液13份。无实验室依据临  相似文献   
2.
延胡索乙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THP)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旨在探讨延胡索乙素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胡索乙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结果延胡索乙素可明显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延胡索乙素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对心肌细胞钾通道作用有关,THP可抑制IK和IK1,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FHF)主要分野鼠型和家鼠型二种,两型EHF 的宿主动物、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都有不同[1~5],两型EHF 病毒的抗原性亦存在差异[6]。我们调查了两型EHF 不同临床病人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A、IgM 和IgG 抗体的产生时间、高峰期、高峰期的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临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对缺血性心室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病理条件下(缺血、酸中毒)单个心室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 component of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的作用,初步探讨苦参碱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酶解法分离的心肌梗死模型家兔苦参碱灌胃1mon后右心室心肌细胞IKr的变化。在pH=7·4和pH=6·5的条件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苦参碱对酶解法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IKr的作用。结果在正常细胞外液(pH=7·4)的条件下苦参碱(50μmol·L-1)降低IKr,在刺激电压为+60mV时,IKr电流密度由(12·15±0·70)pA/pF降低至(9·22±0·65)pA/pF(n=8,P<0·05)。在细胞外液酸化(pH=6·5)的条件下苦参碱(50μmol·L-1)仍表现抑制IKr电流的作用,在刺激电压为+60mV时,IKr电流密度由(7·05±0·41)pA/pF降低至(5·76±0·28)pA/pF(n=8,P<0·05)。家兔冠状动脉结扎1mon后,在刺激电压为+60mV时,心肌梗死组家兔心室肌细胞IKr电流密度为(1·17±0·12)pA/pF较正常组(1·70±0·11)pA/pF降低(n=12,P<0·05)。苦参碱组(8mg·kg-1·d-1)家兔心室肌细胞IKr电流密度为(0·86±0·25)pA/pF较心梗组降低(n=12,P<0·05)。结论苦参碱阻断心室肌细胞IKr,可能是其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异位节律的发生率,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苦参碱对酸化条件及长期心肌缺血后心室肌细胞IKr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银杏内酯A、B及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P)和四乙胺(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首先采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银杏内酯A、B和4-AP、TE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于酶标仪测OD值(λ=490nm),计算其抑制率;同时进一步绘制药物作用7天的生长曲线以观察其抗肿瘤作用。结果应用不同剂量银杏内酯A和B48h后测得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μmol/L银杏内酯A和B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5.05%和2.52%(n=6,P〉0.05);不同剂量4-AP、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1mmol/L4-AP和5mmol/LTE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5.40%和30.69%(n=6,P〈0.001)。不同作用时间的银杏内酯A、B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亦无抑制作用;不同作用时间的4-AP和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银杏内酯A、B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的生长无抑制作用。4-AP和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病原,国内外近年来已由黑线姬鼠和病人血液等分离到EHF病毒,为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对研究EHF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EHF病人双份血清进行了特异性IgG、IgM荧光抗体检查,结合血清IgG、IgM含量测定及临床分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我们试以此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血清抗体—特异性IgM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奎尼丁对缺血心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探讨奎尼丁致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备心肌梗死(心梗)实验动物模型,每日给予奎尼丁(10mg/kg)灌胃,连续3个月.膜片钳技术观察奎尼丁对缺血后心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结果长期应用奎尼丁可导致心梗大鼠死亡率上升(Х^2=4.28,P〈0.05)。膜片钳测定结果表明,在刺激电压为-30mV时,奎尼丁组心肌细胞钠电流幅度为-(1284±129)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5±204)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P〈0.01)。结论奎尼丁对缺血后的心肌细胞钠电流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心肌缺血后,由于奎尼丁对不同离子电流的抑制作用不同,导致离子电流失衡,是奎尼丁致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在整体水平下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双嘧达莫对腺苷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增效作用。方法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推注不同药物,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和分析单独应用腺苷以及双嘧达莫合用腺苷对正常大鼠、肾上腺素诱导心律失常大鼠、氯化钡诱导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变化的影响。结果腺苷能够明显减慢健康大鼠的心律,延长R-R间期,并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腺苷此作用还可被双嘧达莫增强;腺苷在作用时间内还能够快速终止肾上腺素和氯化钡所致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合用双嘧达莫能够明显延长腺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时间。结论腺苷能够有效对抗肾上腺素和氯化钡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合用双嘧达莫可增强腺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在犬心房纤颤模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iRNA芯片技术研究小分子RNA(miRNA)对犬心房纤颤(AF)的调节作用,发现了AF的新机制,为新药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方法 将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4);利用高频起搏器对右心耳进行刺激起搏诱发持续性AF组(n=5),取左心房组织常规抽提总RNA,采用含有468种miRNA的芯片检测系统进行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 和假手术组相比,AF模型组的mi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0个,其中有4个miRNA上调,6个miRNA下调.结论 miRNA参与了持续性AF的调节作用,提示miRNA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