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临床意义。方法92例AMA—M2阳性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肝脏马赛克,包括猴肝和心肌、大鼠肝、胃、肾脏和人类上皮培养细胞(Hep2)为组织基质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亚型(M2、M4和M9)、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体(nRNP/Sm)、史密斯抗体(Sm)、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硬皮病70抗体(Scl-70)、Jo-1抗体(Jo-1)、着丝点B蛋白抗体(CENPB)、双链DNA抗体(dsDNA)、组蛋白抗体(histones)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rib-Pprotein)]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92例PBC患者中有73例(79.35%)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ANA);其荧光模式分别为核膜型42例(45.65%),着丝点型18例(19.57%),核浆颗粒16例(17.39%)和核点型12例(13.02%);ENA检测结果:CENPB阳性18例,SSIA阳性6例,SS-A+SS-B阳性3例,组蛋白抗体和nRNP/Sm阳性各1例;AMA分型检测中单-AMA-M2阳性62例(67.39%),AMA-M2+M4阳性26例(28.26%),AMA—M2+M4+M9阳性3例;还发现AMA-M2伴M4阳性的患者全部为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结论大多数PBC患者血清中存在ANA,其荧光模式主要为核膜、着丝点、核浆颗粒和核点型;AMA-M2和M4亚型抗体为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标志,并且AMA—M4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2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根据处死时间点每组分成1 d和3 d两个小组,每组6只.缺氧缺血组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休息1 h,再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 h,分别于实验1 d、3 d乙醚麻醉下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半数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半数液氮保存,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新生大鼠HIE时HIF-1α基因的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组大鼠相继表现为烦躁不安、全身发绀,呼吸加深加快、站立不稳、嗜睡、激惹或间断发作的痉挛和抽搐;HE染色显示:左侧大脑皮层出现局灶性神经元核固缩、核碎裂、核仁偏位、不清或消失、基质疏松;脑组织HIF-1α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尤其是缺氧缺血3 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缺氧缺血组1 d组和3 d组各时间点、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均可见不同程度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阳性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海马和皮层的锥体细胞亦有HIF-1α阳性细胞分布.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时HIF-1基因表达增强,主要表现在大脑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25例患者及10例肝移植术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前-S1的表达。结果在35例标本中检测到cccDNA阳性的有22例(62.9%),阳性信号为紫蓝色呈块状或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核。25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患者其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84%对10%,P<0.01)。HBV cccDNA和HBcAg均为阳性的有20例,有2例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性,但HBV cccDNA检测为阳性。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阳性率与HBcAg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5,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再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兰孟东,杨春林,宫云涤,蔡玉珍(北京地坛医院)本研究应用体表胃电图检测了320例各型肝病患者进餐前后的胃电图变化,发现:各型肝病患者进餐前后的胃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餐前幅值均低于健康人水平,急慢性肝炎餐后幅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新基因BC097361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BC09736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以LX02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BC097361目的 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C09736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半乳糖苷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大量表达后利用Ni+亲和柱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柱上复性.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BC09736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纯化的BC097361蛋白为抗原,分别以免疫前后的新西兰兔血清作为第一抗体,利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及效价检测.结果 扩增获得BC097361基因片段,成功表达了BC097361相关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证实.成功获得融合蛋白及兔抗BC097361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证实多克隆抗体效价>1:320 000,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DE3)能够成功表达BC097361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BC09736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今后研究BC097361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0岁,汉族.主因"发现抗-HIV阳性10年,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7 h"于2008年3月17日收入院.患者于10年前体检发现抗-HIV(+),当时CD4+ T淋巴细胞230个/μl.9年来间断服用多种抗HIV药物(种类繁多,患者自述记不清楚).2006年经耐药检测发现其对多种常见抗HIV药物耐药,故患者自行停药.半年前因CD4+ T淋巴细胞<100个/μl,明显消瘦,再次口服抗HIV药物(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剂),因为副作用故间断服用.4个月前第一次住我院治疗,诊为艾滋病、肺结核、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结核、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之后在家情绪低落、拒绝进食、拒绝服用任何药物10余天,于2008年3月17日家人发现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故再次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7.
病例摘要患者,男,16岁,学生,主因"间断发热35天,肝功能异常20天"于2007年5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伴有乏力、头晕、咽痛、胸闷等表现,在当地医院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予吸氧并先后使用"先锋霉素、阿奇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药物静脉点滴治疗5天,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BV ccc DNA在胎盘组织中定性及定位检测方法,了解慢性HBV感染者胎盘组织中HBV ccc DNA的存在状况,进一步探讨其意义及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孕晚期胎盘组织40例,阳性对照肝组织标本3例,阴性对照为健康足月妊娠产妇胎盘标本,共5例。所有胎盘标本均分两份,分别于-80℃冷冻和福尔马林室温浸泡保存。冷冻标本采用质粒抽提法提取胎盘组织中HBV ccc DNA,液相PCR定性检测;福尔马林处理标本作石蜡切片,用于原位PCR定位检测。结果 40例标本中,液相PCR检测出HBV ccc DNA阳性者8例,其相应的血清HBV DNA均>105拷贝/ml。取该8例及另2例乙型肝炎患者孕晚期胎盘石蜡切片经HBV ccc DNA原位扩增,7例检测出HBV ccc DNA阳性,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PBMC等多种细胞均存在HBV ccc DNA阳性信号。结论研究表明,胎盘组织HBV感染与孕妇血液中HBV DNA含量显著相关。胎盘组织的HBV ccc DNA原位PCR检测显示,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羊膜上皮细胞中也发现HBV ccc DNA阳性信号。胎盘组织感染的HBV及其在这些细胞中的复制是否直接与HBV宫内感染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胎盘组织中HBV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携带HBshg的孕妇,血清HBV DNA阴性12例:血清HBV DNA阳性19例;血清HBV DNA阳性,孕晚期拉米夫定治疗16例;血清HBV DNA阳性,孕晚期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19例.使用免疫组化与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 situ polvmerase chain reaction,IS PCR),检测胎盘组织中的HBcAg与乙型肝炎共价环状DNA(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HBV cccDNA).结果 胎盘绒毛炎发生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胎盘HBcAg的感染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治疗后,胎盘HBVccc DNA感染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胎盘组织发生炎症,使部分绒毛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胎盘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HBV易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HBcAg在胎盘中的表达,表明HBV感染与复制,是导致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阻断治疗可能抑制了感染胎盘组织cccDNA复制,使宫内感染的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XTP3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乙肝病毒XTP3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制备兔抗XTP3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该抗体在乙肝肝癌、正常肝组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PCR获得XTP3基因片段,插入至pET-32a( )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XTP3,测序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Ni 亲和柱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柱上复性。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ELISA、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验证。结果成功构建pET-32a( )-XTP3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出高水平表达的XTP3融合蛋白,目的蛋白分子量为52kD,SDS-PAGE分析表明为包涵体表达。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成功获得融合蛋白及兔抗XTP3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效价>1:128000。免疫组化证实本实验中XTP3多克隆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细胞膜阳性,特异性良好。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XTP3基因融合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XTP3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XTP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