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经蓝碟(LapDisc)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10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6~23个月,平均8.6月,未见切口种植复发。结论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降低标准腹腔镜手术难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氩超冷刀手术系统(Argon surper-cryosurgery system,ASSS)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的方法和研究氩超冷手术(ASS)治疗后癌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2例“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病人中单纯ASS治疗9例,减体手术切除癌肿+ASS+门静脉置泵1例,巨块癌肿切除+ASS+门静脉置泵2例,<5.0 cm癌肿切除+ASS+肝动脉置泵1例,ASS治疗+肝动脉置泵3例,ASS治疗+门静脉置泵6例。结果 成功治疗22例,并发症有 ASSS枪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胆汁漏、肝昏迷,但均治愈。所有病例随访均生存,最长已生存11个月。结论 (1)ASSS 为“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2)在ASS治疗中,应注意其治疗的适应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的重组质粒pLenti6/V5-D-CDglyTK及阳性对照质粒pLenti6/V5-D-GFP在lipofectamine2000介导下转染293F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MCF-7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对照质粒的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前药5-FC,GCV及5-FC+GCW处理,观察该体系对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 重组体对细胞株的感染率随慢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方法检测发现MCF-7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结论 慢病毒为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MCF-7细胞对前药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自杀基因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研究生腹腔镜临床教学中试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并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对比,探讨TBL在研究生腹腔镜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已转染双自杀基因的胃癌细胞和未转染双自杀基因的胃癌细胞在形态学及生长特性方面的差异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完成。质粒pAdEasy-KDR-CDglyTK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保存。用感染复数为100时,将启动子融合基因腺病毒(Ad-KDR—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细胞株。通过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转染基因的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结果:①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无明显影响。②已转基因的SCG7901细胞和未转基因的SCG7901细胞处于G1期,比率分别为(49.00&;#177;0.58)%,(51.02&;#177;0.91)%(t=1.862,P=1.12),处于S期比率分别为(16.20&;#177;0.36)%,(14.00&;#177;0.99)%(t=2.07,P=0.84),处于G2期比率分别为(34.60&;#177;0.96)%,(34.31&;#177;0.86)%(t=0.223,P=0.831)。(3)已转基因SCG7901细胞和未转基因SCG7901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状态(F=0.042,P=0.838〉0.05)。 结论:已转染KDR启动子融合基因的胃癌细胞和未转染的胃癌细胞在形态及生长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并确定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有效剂量.方法 腹部中等手术病例45例随机分为1 U剂量组、2 U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两试验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缓慢静脉给予1 U和2 U尖吻蝮蛇凝血酶,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1 U和2U两试验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出血时间两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U剂量组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较1 U剂量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U和2 U剂量的尖吻蝮蛇凝血酶对腹部手术切口均有一定止血作用,且2U剂量较1 U剂量明显.两试验剂量用药均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SODN混合得到载反义基因转染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将两种反义基因复合物注射裸鼠移植瘤体内,观察两组移植瘤体积,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 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P〈0.01),而zeta电位高于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zeta电位(P<0.05),基因包封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AMAM对DNA持续释放达14d.但脂质体复合物只持续5 d.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裸鼠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结论 PAMAM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结直肠癌移植瘤细胞.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值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SCG7901胃癌细胞膜型,随机分为4组。治疗结束后,称取瘤重并计算抑瘤率。用电镜和TUNEL法检测双自杀基因体系作用下SCG7901胃癌细胞的凋亡。结果实验组(B组)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而对照组(A、C和D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透射电镜下可见实验组出现凋亡细胞,TUNEL法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双自杀基因体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基于64层螺旋CT断层图像在个人电脑重建大肠三维数字模型及虚拟内镜检查的方法.方法:Philips/Brilliance 64对胸9至股骨中段沿横断面平扫及动脉期和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基于空气灌肠造影平扫CT数据, 使用VGL 3.2共享软件包用Ray-Casting光线投射算法对肠管进行体绘制, Mimics软件用MC(marching cubes)算法对肠管进行面绘制及用虚拟内镜法(VE)重建三维图像. Mimics软件基于CTA二维图像对大肠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成功建立了较精确的大肠体绘制和面绘制模型及大肠及周围结构三维数字模型, 包括骨骼系统, 动脉系统, 泌尿系, 皮肤, 大肠及部分小肠. 实现了三维交互式浏览和虚拟内镜的应用.结论:大肠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 不但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资料, 也为今后的虚拟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