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ilson病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肝活检获得WD患者的肝标本,利用体外胶原酶温育分离并培养肝细胞,对WD患者肝细胞WD蛋白进行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同时采用荧光PCR技术筛查其WD基因突变,并进行直接DNA测序.结果肝细胞蛋白印迹可见特异WD蛋白(Mr155 000条带)的表达.3例WD患者中WD1的Mr155000条带密度无明显变化,WD2,WD3的特异条带密度降低,仅有对照组的36%,提示其WD基因肝内表达异常;荧光PCR筛查发现一例患者存在exon8 Arg778Leu突变,DNA直接测序证实为2333 G→T杂合突变.结论 WD基因在WD患者肝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这可能与WD基因Arg778Leu位点突变有关,直接检测WD基因产物有助于研究WD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已证实哺乳类动物脑中存在有安定受体的内源性配基。本文应用放射受体法检测了15例癫痫(EP)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安定样受体结合活性,结果显示EP患者脑脊液内源性安定样活性(22.70±8.34%Inhibiton)明显低于对照组(39.04±14.35%Inhibition),P<0.01。EP发作类型、EP发作控制与否等同内源性安定样活性改变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关系。内源性安定的真正来源尚不清楚,但本文结果提示EP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安定样活性的下降,通过对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的负性作用,而可能为EP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食青蛙致嗜酸性脑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食青蛙易导致寄生虫感染 ,而致嗜酸性脑膜炎者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男 ,44岁。因受凉后流涕、咳嗽 2周 ,头面部疼痛10天于 2 0 0 1年 6月 1日入院。患者头痛呈持续性胀痛 ,左顶枕部及右侧面部明显 ,伴头昏、全身乏力。曾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 ,头痛不缓解 ,自服“止痛散”可暂时止痛。入院前 1天服药后出现恶心 ,并呕吐胃内容物 1次。既往体健。10年前曾因跌伤按土法生吞活青蛙 30只 ,当时无异常。本次发病前 2 0多天因跌伤右肘部致右尺骨骨折 ,又按土法生吞拇指大活青蛙 6只 ,当时有少许腹痛 ,约 3天后自觉腹部皮肤发痒 ,2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外科手术获得3例WD患者、2例对照者的肝活检标本,利用胶原酶温育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裂解离心后,使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行SDS-PAGE电泳,分离WD蛋白;以抗人WD蛋白抗体为第一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肝细胞WD蛋白进行Westem-blot印迹检测,观察特异性条带数目、密度深浅和分子量大小;同时采用荧光PCR技术,筛查所有研究对象WD基因8号外显子(exon 8)的突变情况,对异常者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 WD患者及对照者肝细胞WD蛋白Westem-blot检测均表现为特异的155kDa条带,3例WD患者中1例无明显变化,另2例出现155kDa条带密度降低,仅有对照组密度的1/3~1/2,提示这两例患者的WD蛋白在肝内表达异常;荧光PCR筛查发现1例患者存在exon 8 Arg778 Leu突变,DNA直接测序证实为2273G→TG杂合突变.结论 WD基因蛋白产物在WD患者肝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这可能与WD基因Arg778Leu位点突变有关,直接检测WD基因蛋白产物有助于研究W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6.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在皮肤成纤维细胞株转染后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在核酸水平检测并证实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基因可以在Me32aT22细胞株中得到有效表达,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WD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WD导入无血清的Me32aT22/2L细胞株,RT-PCR在核酸水平检测WD基因在Me32aT22/2L细胞株的表达。结果在转染的Me32aT22/2L细胞株中可检测到WDcDNA表达,而在未转染的Me32aT22/2L细胞中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结论WD基因转染至Me32aT22/2L细胞株后能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Wilson病 (WD)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 ,首先设计两对引物 ,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 ,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 ,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 ,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Rc/CMV载体中。【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 ,WD基因第 778位密码子由精氨酸 (Arg)残基突变为亮氨酸残基 (Leu) ,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的构建成功 ,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Wilson病的发病机制和Wilson病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对151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蒙药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5%,对照组76.9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医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已被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基因产物(ATP7B)编码的是一种含有1411个氨基酸的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具有这些酶所独有的功能结构区:金属离子结合位点、阳离子转导区、SEHP序列及跨膜区等,WD基因高频突变位点多与这些结构有密切关系。对ATP7B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W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2%。结论解剖钢板是按照胫骨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外形与关节部位骨骼外形匹配,能与骨面贴敷,易于保持骨折复位,为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临床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