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评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165例,用SF-36量表对患者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测算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作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8.48±20.05,38.64±21.84,64.62±27.54,48.48±18.29,56.82±21.59,68.69±15.74,54.88±15.19,65.09±20.24.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变量为性别、SGA评分、心脏疾病、血浆白蛋白(P<0.05).影响精神健康总分的变量为SGA评分、性别、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 ①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女性患者.②营养状态好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营养状态差的患者.③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11例造影剂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造影后给予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尤其是造影前已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肾功能不全,及早给予连续血液滤过治疗;给予肾病饮食疗法;加强血液滤过的护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本组11例患者,9位肾功能恢复至造影前的水平,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因合并心衰、肺水肿死亡。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况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事件及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8例,以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微炎症标志物,按观察开始时血清超敏CRP水平分为2组:超敏CRP正常组87例,超敏CRP升高组91例。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超敏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脂、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f/V),B超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回顾性分析60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和总死亡率的情况。利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CRP与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两组生存曲线及评价微炎症与死亡危险度的关系。结果 存在微炎症的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IVST、LVD、LVMI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LVEF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LAD、IVST、LVD、LVIM呈正相关(严0.298,r=0.331,r=0.321,r=0.342,P均〈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43,P〈0.0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60个月存活率升高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生存分析显示,血清超敏CRP独立于性别、年龄、维持透析时间、血浆白蛋白、血脂、平均动脉压等因素之外,与死亡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时超敏-CRP持续增高,持续增高的超敏-CRP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的比例最高,危害性最大,而高血压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长期的高血压会造成左心室肥大,左心室扩大,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如能妥善的控制血压,则造成以上心肌危险的几率大为减少。透析高血压是指在透析充分的状态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抗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发现部分血液透析(HD)患者使用足够红细胞生成素(EPO)后,贫血改善不明显;同时也有一些患者在使用EPO一段时间后,对EPO反应性低下,对于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发现EPO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EPO抗体,而且该抗体还可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在经典的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对蛋白尿的影响,探讨其影响蛋白尿的机制。方法构建经典的5/6肾切除大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5/6肾切除组(NTX)、5/6肾切除+阿米洛利干预组(NTX+阿米洛利)。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利用免疫荧光共聚焦、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足细胞尿激酶受体(uPAR)蛋白和uPA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周时,与假手术对照组(Sham)相比较,5/6肾切除组(NTX)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47.50±28.05 mg vs 14.28±3.8 mg,P=0.023),有统计学意义;与NTX组相比,NTX+阿米洛利24 h尿蛋白无统计学意义(51.56±21.03 mg vs 47.50±28.05 mg,P=0.748)。第12周时,与NTX组(188.31±29.82)mg相比,NTX+阿米洛利组(121.37±31.14)mg、Sham组(21.32±8.59)mg 24 h尿蛋白增加量均进一步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与Sham组相比较,NTX组PLAUR mRNA表达明显增高(9.74±1.44 vs 1.01±0.13,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NTX组相比较, NTX+阿米洛利mRNA表达明显降低(9.74±1.44 vs 5.01±1.3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洛利可能通过抑制受损足细胞uPAR的表达,从而起到降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探讨临床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比较病情恶化及死亡组与病情改善组血脂 ,发现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载脂蛋白A(apoA)越高 ,其生存率越低 ;心肌酶谱中LDH ,CK ,CKMB ,LD1等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47%的患者CK -MB阳性 ,12例肌钙蛋白测试 ,结果都呈阳性 ;冠脉造影前血Scr(2 81 6±12 8 8) μmol/L ,冠脉造影后血Scr(366 8± 164 3) μmol/L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7例死亡 ,其中血液透析组死亡 2例 ,非透析组死亡 5例 ,2例病情恶化出院。结论 TG及TC高低与病死率有关 ,TC及TG增加死亡风险。心肌酶的高低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但肌钙蛋白T阳性需要正确分析。PTCA时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近期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 ,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联合激素治疗微小病型肾病综合征(MC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10月肾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分为激素单联用ACEI或ARB组、激素联用ACEI及ARB组,及单用激素组作为对照.结果 符合入组94例,激素单联用ACEI或ARB组(36例),复发率52.78%;激素联用ACEI及ARB组(30例),复发率56.67%;单用激素组(28例),复发率46.43%,其复发率及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激素联用ACEI及或ARB不能降低MCD患者的复发率及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9.
透析液钠浓度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相对性低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减为135 mmol/L,B组给予常规透析,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42 mmoL/L.观察透析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体重、血清尿素氮、肌酐、体重指数、Kt/V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比例、透析时间、及研究前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Kt/V、LVEF和BMI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158.2±11.1) vs (156.8±10.0)mmHg,P<0.05]、舒张压[(88.1±9.4) vs (85.6±8.6)mmHg,P<0.01]和体重[(55.1±7.0) vs (54.7±6.5)kg,P<0.05]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患者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3.5±6.7)% vs (54.1±5.4)%,P<0.05],但血清尿素氮、肌酐、Kt/V和BMI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透析时低血压[5.96% vs3.48%,P<0.05]和透析失衡(3.65% vs 1.59%,P<0.0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透析时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相对性低钠透析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增加透析时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的发生率,因而在临床应用时要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29例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6个月)接受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钙化评价及相关因素检测,随访评价心血管事件;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所有29例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62.07%(18/29)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钙化,平均钙化积分为482.41±739.97;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23例次,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组22例次,无冠状动脉钙化组仅1例次(P=0.001);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Spearman's Rho=0.882,P<0.0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和高血磷有关(P=0.013,P=0.043),其中,C反应蛋白、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随访期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6例,占15.79%,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组5例,无冠状动脉钙化组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150).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多层螺旋CT评分有助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