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本文报道我院1993年后部分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法的应用情况。1材料与方法1.1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6F带有指引钢丝的电极到右心室心内股起搏,大部分病例使用该法并已报道[1],或插入5F气囊电极顺血流飘浮到右心室起搏。1.2经皮肤胸壁起搏法:取伍状电极一对(直径16cm).紧贴胞壁前后皮肤上,连接到输出电流较高的起搏器(Zool起搏器,输出电流0~140mA)。1.3经皮穿刺心内股(心肌)起搏法:使用我院研制的细钢丝,前端呈构状的电极,插入9号腰椎穿刺针内,在剑突下伯左呈30°夹角,迅速刺入7crn,然后退出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单核细胞分泌功能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36例接受CBP的ARDS患者单核细胞功能,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ARDS患者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高于健康人群,而抗原呈递功能与健康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BP治疗48h后,单核细胞细胞分泌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CBP治疗对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无显著性影响.结论:CBP治疗可降低ARDS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但对其抗原呈递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A通气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4例。定期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气2h两组比较治疗组的PaO2明显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P〈0.05);12h治疗组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P〈0.05);需气管插管者,对照组14例有10例(71.42%),而治疗组14例有3例(20.42%),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长托宁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长托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方法:将3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3组:长托宁组(12例)、山莨菪碱组(12例)和休克对照组(11例),密切监测用药前后患者神志、血压、心率、CVP、末梢循环和尿量等指标。结果:长托宁和山莨菪碱在脓毒性休克的辅助治疗中都有良好的作用;长托宁使用方便,不加快心率。结论:长托宁在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显著优于山莨菪碱。  相似文献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 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失常以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对人机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对人机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20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设置下,先予以AC1(辅助-控制通气)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再次回到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min。记录上述三个45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指标等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气道闭合内压(P0.1)、呼吸频率下降显著,而顺应性增加明显,P值小于0.05或0.01;同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发生率(25%)低于AC模式(45%),P值小于0.05;而二种呼吸模式下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值﹥0.05,同时前后二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过程中,ASV相对于常规通气模式,能明显改善机械通气中的人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动物研究,用改良Chaudry方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和回肠黏膜细胞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血清TNF-α、MDA含量以及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Bcl-2明显降低。复苏后血清TNF-α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Bcl-2蛋白明显升高;乌司他丁复苏组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较生理盐水复苏组为好。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乌拉地尔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应用,观察其改善ALI的氧交换及氧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2例ALI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予P-CMV/PSIMV+PEEP及常规治疗,另一组加用盐酸乌拉地尔3~5μg·min-1·kg-1持续静脉点滴,分别在0、6、12、24h监测血压、血气及呼吸功能。结果ALI病人在应用乌拉地尔后体循环血压相对无显著改变;心率早期有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意义,1d后却有显著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在短期内改善并不明显,在应用1d后则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肺的顺应性、呼吸道阻力也在短期内改善并不明显,在应用1d后则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乌拉地尔能明显改善ALI的氧交换及氧供,改善肺的基本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的脓毒症患者57例,根据SOFA评分分为A组(SOFA≥10分)(26例)和B组(10分SOFA≥2分)(31例),另外选择同期非脓毒症且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取静脉血检测TEG,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TEG检测指标。结果各组TEG检查结果比较,凝血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α角、MA值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B组患者28天死亡率为12.9%,随SOFA评分升高,A组患者28天死亡率高达46.1%。结论血栓弹力图能较全面、准确地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与SOFA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栓弹力图监测对评价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