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探索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逆转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高胆固醇血症组(n=16)。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高胆固醇血症组喂饲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由普通颗粒饲料+15g/L胆固醇+100g/L猪油+150g/L蛋黄粉组成)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术后再随机分为模型亚组和依折麦布辛伐他汀(ES)亚组(给予5/10mg/(kg·d)每组8只,两亚组均继续喂饲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10周。喂养第12周时活杀动物,取腹主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检测不同时间点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结果 ES亚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低于模型亚组(P<0.01)。病理检测显示两亚组及ES亚组斑块直径、斑块厚度和动脉内/中膜厚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ES亚组血管壁中巨噬细胞的表达量较模型亚组显著减少(P<0.05),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量较模型亚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 ES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外脂质的沉积,减少内膜和中膜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胶原和平滑肌细胞面积,从而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成年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曲美他嗪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曲美他嗪高剂量组(高剂量组)、缺血后处理组(后处理组),每组10只。后4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光镜、电镜下心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后处理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后处理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后处理组丙二醛水平明显增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后处理组丙二醛水平明显减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剂量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心肌微循环及梗死面积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AMI提供更广泛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发入住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及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峰值氧耗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kg)、峰值氧脉搏(VO2max/HR)、最大心率(HRmax)、最大通气量(VEmax)、心肌声学造影(MCE)结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VO2max、VO2max/kg、VO2max/HR、HRmax、VEmax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VO2max、VO2max/kg、VO2max/HR、HRmax、VE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声学造影显示两组间的A(平台期强度)、κ(再充盈平均速度)、及A·κ值无明显差异(P>0.05)。12周后,治疗组的3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方案中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可以使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梗死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该方法为临床上治疗AMI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更广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层析成像.OCT的分辨率为l0μm~15μm,是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10倍,因而有助于诊断各种早期的临床疾病,例如视网膜病变、早期肿瘤和皮肤癌等,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1- 2].  相似文献   
5.
于熙滢  曹海利  于波 《心脏杂志》2009,21(3):354-357
目的 建立家兔颈总动脉斑块模型。方法 选取60只雄性纯种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球囊损伤+高脂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每组20只。喂养1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 球囊损伤+高脂组存活17只白兔中,有38处病变狭窄程度超过50%,并且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的厚度小于65 μm,故判定以上38处病变为易损斑块。高脂喂养组中的19只白兔仅8处可判定为易损斑块;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易损斑块。结论 高脂饮食饲养后,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制作兔易损斑块模型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miR-199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组(n=15),SHR大鼠随机分为SHR组(n=15)与抑制剂组(n=15)。正常组与SHR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抑制剂组大鼠尾静脉注射miR-199a抑制剂。采用尾动脉容积法测定三组大鼠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心肌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压力最大升高或降低速率(+dp/dt,-dp/d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测定左心室重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实时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分析心肌组织中miR-199a和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Pearson评估miR-199a和mTOR相关性。体外培养H9c2细胞,转染miR-199a mimic使其过表达,qRT-PCR、WB检测细胞中miR-199a和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活性检测mTOR是否为miR-199a的靶基因。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HR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R组相比,抑制剂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SHR组收缩压、LVM、LVMI、LVEDP均升高,+dp/dt、-dp/d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R组相比,抑制剂组收缩压、LVM、LVMI、LVEDP均降低,+dp/dt、-dp/d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SHR组病理学评分、心肌胶原纤维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R组相比,抑制剂组病理学评分、心肌胶原纤维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SHR组心肌组织miR-199amRNA表达升高,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R组相比,抑制剂组心肌组织miR-199a mRNA表达降低,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99a与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4.873,P=0.000;r=-5.126,P=0.000)。与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相比,miR-199a过表达组miR-199a mRNA表达升高,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阴性转染组相比,在转染3’UTR-Wt的细胞中,miR-199a过表达组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转染3’UTR-Mut的细胞中,miR-199a过表达组与阴性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R-199a表达上调可能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mTOR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EPT)对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35例胸痛患者,按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0%)20例和冠状动脉正常组15例。2组患者均行CEPT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无氧阈值、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摄氧通气当量、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频率、运动中通气量、心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通气量等指标。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无氧阈值((12.10±0.23)mL/(kg·min))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14.47±1.28)mL/(kg·min))(P〈0.05),二氧化碳排出量((1.07±0.21)L/min)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0.81±0.04)L/min)(P〈0.01)。结论 CEPT可通过检测无氧阈值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即刻静脉注射新活素。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2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集静脉血,所有标本收集后统一检测。ELISA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NO及内皮素1含量。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09±1.13 vs 9.14±2.82,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5.09±5.65)μmol/L vs(37.67±5.43)μmol/L,P<0.05],内皮素1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72.08±20.94)ng/L vs(84.56±23.83)ng/L,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皮素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活素能够通过增加血液中NO含量,降低内皮素1含量,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评价斑块的结构及成份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易损斑块准确识别。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