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散)不同口服方法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于检查前1天20时服用2盒恒康正清散,研究组检查前1天20时服用1盒恒康正清散,检查当晨6时再次服用1盒恒康正清散,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道清洁优良率92%、满意度90%、不良反应发生率8%,而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优良率80%、满意度78%、不良反应发生率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检查前一天和检查当天分别服用恒康正清散相较于检查前一天用药所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作为肠道准备工作的首选用药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例 1.女性 ,2 6岁 ,因“反复腹痛、腹胀、纳差 2个月”于2 0 0 3- 0 1入院。MRI示 :肝门、壶腹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入院后患者盗汗 ,乏力明显。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化验检查 :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肿瘤相关糖链抗原 (CA 199)均正常 ,血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淋巴结结核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红琴  刘枫  马颖光 《临床荟萃》2004,19(24):1406-1407
腹腔淋巴结结核临床上较少见,因其患病部位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及误诊,以往文献报道也较少。但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的新发结核病例,其中腹腔结核患病率为0.10%~0.79%,随着发病率增加,以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腹腔镜的普及,使得腹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率大大提高。长海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腹腔淋巴结结核患者10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13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资料,计算JPD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憩室组和非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及60岁以上患者占有比例;分析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结果。结果全组JPD检出率26.5%;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憩室组(82.9%vs56,1%,P〈0.01),憩室组60岁以上者比例高于非憩室组(61.4%vs43,9%,P〈0.05);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80.4%,JPD合并发生率31.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增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腹痛、腹泻等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全消化道钡餐、CT扫描、动脉造影、胃镜、结肠镜等检查,阳性检出率低,容易漏诊甚至误诊。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获取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我科于2008年7月引进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至2009年10月共对28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均经十二指肠镜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29例患者经ERCP显示为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取石成功121例,成功率93.8%。EST术后并发症为9.30%(12/129)。结论: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室壁瘤(ALVA)临床罕见,笔者所遇1家系(图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目前,GISTs的诊断主要依靠在免疫组化上CD117的阳性表达.但有报道4%-15%的GISTs患者CD117染色标记为弱阳性或阴性[2].近年来发现对于组织形态学上符合GISTs诊断而CD117阴性患者可用免疫组化检测DOG1的表达来辅助诊断.DOG1是GISTs目前为止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标记物[3].本文对50例GISTs患者肿瘤切除标本的DOG1的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GIST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血管畸形5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溃疡1例,回肠非特异性炎1例,病变检出率为75%(15/20)。部分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