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升高比(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 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1974~1995年登记管理的2 736例高血压患者,了解其目前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电话随访收集该人群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相关病史、终点事件和伴随疾病状况、用药情况及进行本次相关检查情况。结果: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9.4)岁,患者目前血压达标率为37.4%,在存活高血压患者中,96.9%的患者有眼底病变,22.2%的患者有脑卒中,18.2%的患者有冠心病。结论:早期、综合、长期进行高血压的分级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稳定率,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对此高血压管理模式依从性高(规律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血压的控制率和稳定率均较高,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患病率低。对于高血压患者实行早期强制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阶段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 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 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6 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 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 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 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 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2020年北京市某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救治患者的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共纳入66名医护人员,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34.8±8.8)岁;医生22例,护士44例。医务人员第1次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6.1%(4/66),第2次阳性检出率7.6%(5/66);第2次结果中>30岁组医务人员阳性检出率低于≤30岁组(P<0.05)。2次SCL-90总均分均优于中国常模(P<0.01),并且第2次分值低于第1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职业医务人员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素质更好。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务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随着在一线工作时间延长,>30岁的医护人员较年轻者心理健康状态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7年北京市居民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9月至11月抽取本市3个地区,分别代表城市、城镇和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共有20岁以上常住居民3 484名参与调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糖耐量试验,并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5年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进行诊断.使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北京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0.16%(城市10.97%、城镇11.95%、农村6.86%):其中已知糖尿病患病率为5.02%(城市6.14%、城镇6.62%、农村1.71%)(x2=54.06,P<0.01);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5.14%(城市4.83%、城镇5.33%、农村5.15%)(x2=2.35,P>0.05);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35%(城市0.58%、城镇2.26%、农村1.43%)(x2=12.97,P<0.01);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9.84%(城市10.52%、城镇9.68%、农村9.27%)(x2=3.99,P>0.0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0.39%(城市17.34%、城镇23.30%、农村20.78%)(x2=35.38,P<0.01).糖尿病患者平均知晓率为49.85%.结论 北京市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城镇和农村地区患病率呈现加速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群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远期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和苹果园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9 577例完成基线和3年后的随访调查。采用标准问卷法收集人群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采集空腹血标本,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转氨酶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952例(21.5%)发现新发高血压,且新发高血压发病率随着ALT升高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og_(ALT)与新发高血压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1.49,P=0.04)。结论中老年血清ALT水平升高不仅是肝脏损伤表现,反映未来高血压患病风险,同时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女性乳腺疾病防治可行性。方法对石景山社区女性居民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分为易惠乳腺疾病类、一般乳腺疾病类、乳腺癌前病变类,对不同人群进行跟踪管理。结果石景山区社区女性居民参加普查人数为23664例,发现乳腺疾病的6944例,占29.34%,其中乳腺小叶增生6635例,检出率28.04%,占乳腺疾病的95.55%。30~59岁组为乳腺增生疾病的高发年龄。普通居民与高校女性居民同年龄段的患病率相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患病率与2007年相比由36.08%下降至25.10%(P〈0.05)。结论社区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加强乳腺自检教育,做好社区诊断的周期计划,开展乳腺疾病的普查等女性乳腺疾病的防治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和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 在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经统一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史 等信息,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自报有医生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正 在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年龄≥40岁,共55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 白含量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相关 性的差异。 结果 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218例,女334例)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1.9%,糖化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为(7.25±1.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每升高一个单位,颈动脉 斑块危险度的比值比为1.10(95%CI 0.98~1.22,P =0.108),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的比值比为1.13 (95%CI 1.00~1.26,P =0.047),当调整疾病史、吸烟、饮酒、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休闲体育锻炼等级、药物服用情况、睡 眠时间、卒中家族史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每升高一个单位,颈动脉斑 块危险度的比值比为1.16(95%CI 1.02~1.33,P =0.025)。对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类处理后,高水 平组是低水平组颈动脉斑块检出危险性的1.71倍(95%CI 1.06~2.76,P =0.028),中水平组是低水平 组危险性的1.40倍(95%CI 0.87~2.25,P =0.17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组、BMI≥24kg/m2 组、伴发高血压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和颈动脉斑块危险性具有相关性。 结论 在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呈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谷氨酰转肽酶(GGT)与MS的关系,评价GGT对M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及苹果园社区居住的符合入选标准≥60岁老年人4744名,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GGT四分位法分为Q1(GGT<15.6 U/L)组1180名,Q2(15.6≤GGT<20.3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部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用药情况,了解不同版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降糖药物(简称国家基本降糖药物)的覆盖情况。方法 纳入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900例,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目标控制血糖,随访1年后比较不同版本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使用覆盖率的变化。结果 (1)基线时:应用2012年版国家基本降糖药物的比例(91.4%)明显高于应用2009年版目录药物的比例(42.9%)(χ2=481.09,P<0.05)。7种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中,阿卡波糖(48.9%)、二甲双胍(40.7%)和重组人胰岛素(31.1%)的覆盖率较高(χ2=1519.65,P<0.05)。(2)1年后随访:总人群HbA1c达标率(53.6%)较基线时(32.3%)提高(χ2=77.26,P<0.05)。应用2012年版国家基本降糖药物的比例(85.5%)仍明显高于应用2009年版目录药物的比例(37.4%)(χ2=376.367,P<0.05)。阿卡波糖(49.7%)、二甲双胍(36.3%)和重组人胰岛素(30.4%)的覆盖率仍较高(χ2=1320.70,P<0.05)。结论 2012年版的国家基本降糖药物较2009年版可更好地满足北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