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经主动脉逆行法是消融左心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路径,但部分患者因合并禁忌证而无法应用或应用此法时导管难以到位.本研究旨在观察通过穿刺房间隔途径消融左心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入选13例合并主动脉逆行法禁忌证或既往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失败的左心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Agilis鞘穿刺房间隔实施导管消融术并随访.结果 13例患者,其中5例室性早搏(室早),8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2例为左后分支起源的室速,1例为左前分支起源的室速,其余均为游离壁起源.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无并发症发生.中位手术时间53 (40~ 72) min,X线曝光时间20(9~25) min.随访至术后4(1~23)个月,1例室速患者复发,再次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另1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Agilis鞘穿刺房间隔消融左心室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是主动脉逆行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心房颤动(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就诊的合并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1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应用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状态、社会支持度以及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根据依从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依从性良好组与依从性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依从性不良预测因素。结果107例患者完成问卷,41.1%的患者服用降压药依从性不良。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抑郁、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优势比(oddsratio,OR)=4.1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9~12.44,P<0.05;0R=4.26,95%CI 1.39~12.98,P<0.05],焦虑、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索(OR=0.23,95%CI 0.08~0.69,P<0.01;0R=0.17,95%CI 0.04~0.62,P<0.01;OR=0.16,95%CI 0.06~0.45,P<0.01)。结论伴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总体不良。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焦虑和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5岁.2008-09因反复出现心悸、头晕,一过性晕厥3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不等,到当地医院就诊.体表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R on T),QTc间期0.56 s,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拟行电除颤时自行终止(图1).查血钾曾有一过性降低(3.4 mmol/L).给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及猝死家族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起搏器更换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起搏器更换的714例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工作人员通过常规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之后改为每年1次,并以电话随访方式进行非定期随访.通过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随访(19.5±9.7)个月.所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均纳入本次研究.结果 随访期间共22例(3.1%)患者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13例(1.8%)出现次要并发症,包括4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起搏器移位,6例伤口愈合不良和1例局限性气胸;9例(1.3%)出现主要并发症,包括3例起搏导线脱位,3例严重的囊袋血肿,起搏器囊袋调整1例和2例严重的感染.9例主要并发症患者均接受了再次手术.接受起搏器导线相关操作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结论 尽管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能够降低起搏器更换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操作仍存在不能忽略的风险.我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的更换数量较少,对此类起搏器更换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心脏起搏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TR)的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术后TR程度定义加重2级及以上为TR进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R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7例患者通过纳排标准后共入选553例患者。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74例,年龄(64.7±15.1)岁。随访中位数316天,346例(62.6%)TR无变化,45例(8.1%)TR得到改善,140例(25.3%)TR加重一级,22例(4%)TR加重二级。与TR无进展组(n=531)相比,TR进展组(n=22)心房颤动占比、心力衰竭占比更高,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术后TR进展占比更高[OR 4.28 (1.6~11.42),P=0.004]。结论 心脏起搏器术后TR进展发生率较低,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是T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论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前后QRS时限的差值是否能够预测CRT治疗的无反应和超反应.方法 将接受CRT治疗的55例患者,分为无反应组、不包括超反应者的有反应组和超反应组3组,通过组间比较和绘制ROC曲线,论证植入CRT前后QRS时限的差值是否能够预测CRT治疗的反应性.结果 植入后QRS时限在无反应组、不包括超反应者的有反应组以及超反应组依次降低,QRS时限的差值在无反应组、不包括超反应者的有反应组以及超反应组依次升高,只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QRS时限差值不能有效预测CRT治疗的无反应和超反应.结论 QRS时限差值不足以预测CRT治疗的无反应和超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1998年11月,92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对照组共有45例患者入选。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未起搏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传统双腔起搏组患者平均心室累积起搏比例为(90.1±4.0)%,平均随访时间为(3.3±0.5)年。起搏组患者自身QRS时限由术前(874-9)ms增加到随访时的(94±10)ms(P〈0.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464-3)mm增加到(50±4)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0.63±0.04降低到0.57±0.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搏器植入时老龄(〉65岁)(OR3.41,95%CI1.07~10.90,P=0.04)、长期RVA起搏(OR3.91,95%CI1.10~13.89,P=0.03)和冠心病史(OR7.33,95%CI1.09~50.29,P=0.04)是QRS时限增宽(〉7ms)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照组各指标随访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可能引起自身QRS时限增宽,提示RVA起搏引起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或心室肌传导功能损害。起搏器植入时老龄、RVA起搏和冠心病史是自身QRS时限增宽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定量评价个体优化设定室问(VV)问期的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效果。方法26例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三腔起搏器安置术后先采用起搏器默认参数,术后1周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个体起搏参数优化。优化时,先根据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形态及速度时间积分(VTIAo)得出最佳房室(AV)间期后,再根据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o)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得出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判定双室顺序起搏时个体最佳VV间期。结果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个体优化后,最佳VV间期均为左心室提前起搏,范围在4-40ms,个体差异明显。个体优化设定VV间期后VTIAo和做功指数(MPI)测值分别为(22.3-4-4.5)em、(0.78±0.18),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20.8±4.9)em、(0.86±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5、3.217,P均〈0.05)。VTIAo进一步增大,MPI则进一步减小;经个体优化最佳VV问期后室间机械延迟(IVMD)、SDI、收缩后缩短现象(PSS)测值分别为(-244-19)ms、(12.1±2.9)、(30.8±16.7)%,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32±19)ms、(14.3±2.6)、(38.3±1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0、4.592、3.250,P均〈0.01)。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性进一步改善,IVMD、SDI、PSS更加减小。结论经个体优化设定心室起搏顺序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更好,心室的收缩协调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常规超声心动图,尤其是频谱多普勒,在个体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普勒能够定量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阐释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机械运动机制,在同步化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14例,平均年龄(66.2±10.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R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NVAF患者中,30.0%合并重度TR,41.0%合并中度TR,29.0%合并轻度TR。与对照组相比,重度TR组年龄大[(73.5±9.0)岁vs(.66.2±10.9)岁]、心房颤动病程长[4.5(2.0,10.0)年vs.3.0(2.0,7.0)年]、心功能差、持续性心房颤动(96.6%vs.73.4%)及女性(59.8%vs.43.8%)比例高,同时心房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及二尖瓣反流更明显(P均<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度TR与年龄(OR=1.060,95%CI:1.020~1.102)、女性(OR=4.727,95%CI:1.977~11.306)、持续性心房颤动(OR=6.873,95%CI:1.419~33.297)、右心房左右径(OR=1.202,95%CI:1.117~1.293)相关(P均<0.05)。右心房左右径≥45.5 mm可预测重度TR,诊断敏感度为0.712,特异度为0.69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6~0.831,P<0.001)。结论:NVAF合并重度TR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右心房左右径扩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