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etectionofpre-CregionmutantsofhepatitisBvirusfromHBeAgnegativepatientsinXi'anareaofChinaHanJie(韩捷);YanYan(阎岩);DingZhenruo(丁振...  相似文献   
2.
张林  于文彬  马越云  苏明权  丁振若 《医学争鸣》2002,23(12):1085-1089
目的:为研究TLR2胞外域在肽聚糖诱导的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构建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了TLR2胞外域cDNA片段,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转化E.coli JM109,建立了TLR2胞外域的cDNA克隆;籍此,又相继克隆了胞外域的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然后将这三个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的人TLR2全长cDNA序列比较,仅4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0.998。结论:成功获得了HL-60细胞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的克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DOR-neo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lipofectin转染GLC-8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镜及3H-TdR掺入法,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对GLC-82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GLC-82细胞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胞浆中有明显的空泡及线粒体肿胀;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野生型p53基因可阻止GLC-82细胞周期停止于G1~S区;3H-TdR掺入试验提示,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GLC-82细胞DNA的合成。结论:这些结果阐明了野生型p53基因是抑制GLC-82细胞生长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4.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脑膜炎中的病原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脑膜炎多重PCR检测系统,以在一次扩增中快速、特异地同时检出新型隐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用于脑膜炎病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新型隐球菌URA保守序列、脑膜炎双球菌基因组中特定的H.8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IS986插入基因序列片段,分别设计出3对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检出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果 应用多重PCR反应体系,对引物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引物之间不会因相互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我重PCR扩增的预期结果为:单一菌感染出现一条特异性扩增区带;混合感染应出现2条或3条特异性扩增区带,经实验达到预期的扩增结果;对15份已明确诊断的脑脊液标本,分法均能扩增出预期的目的片段。符合率达100%,对20例临床脑脊液标本的PCR扩增结果分别为:新型隐球菌15%(3/20)、结核肝菌20%(5/20)、脑膜炎双球菌10%(2/20)。结论 多重PCR有效地为临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原因不明的脑膜炎患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有效地减少了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更提高了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和疾病的诊治显得更为重要,对细菌检验实验室数据的统计、调查、查询等分析用传统的手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准确快速的为临床提供诊治信息和实验室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研究设计编制了细菌检验实验室数据微机程序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将病人资料和实验数据按组段录入数据库,以备查询、统计、打  相似文献   
6.
一起由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与超抗原联合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芳  于文彬  徐修礼  刘宝瑞  苏明权  马越云  丁振若 《肿瘤》2002,22(5):390-393,F003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利用DC和超抗原高聚金葡素(HAS)诱导产生高效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HAS活化的淋巴细胞称为HASL。将DC与同源淋巴细胞或HASL共培养,分别称为DC-L和DC-HASL。用FCS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并观察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在体外,DC-HASL对GLC-82细胞具有相对特异的杀伤作用,HASL和DC-L则无明显特异性。这三种效应细胞对荷瘤鼠的肿瘤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DC-HASL抗瘤活性最强。结论 将DC和HAS结合可诱导产生一种高效并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脑囊虫病人从临床确诊尚有困难。国内已报道的实验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法、皮内试验、对流电泳、双相扩散、间接血凝试验等法。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简称血凝试验)虽已应用于病毒、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但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报道不多。现将我们一年多来应用该法作脑囊虫试验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在医院管理中,如何评价检验科工作的优劣情况,目前尚无统一的、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以往多以每月工作总件数及差错事故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常使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综  相似文献   
10.
<正> 肺放线菌病少见,临床症状及X 线表现无特征性,常易误诊,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60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咳痰9月,痰中带血7月于1990年2月26日入院。缘9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