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ongenital bronchial atresia,CB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原则,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BA误诊为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反复肺部感染就诊,曾误诊为支气管囊肿伴感染,经胸部CT扫描确诊为CBA。患者拒绝手术,目前随访观察中,病情稳定。结论 CBA多无明显症状,需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肿瘤等引起支气管阻塞性疾病可能,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IHES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咳嗽3周收入我科。3年前因蛋白尿、双下肢水肿于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000×106/L,肾穿刺病理检查提示膜性肾病,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此次入院查血嗜酸粒细胞0.428,嗜酸粒细胞计数11044×106/L,完善相关检查无继发性因素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依据,且行骨髓穿刺、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嗜酸粒细胞迅速降至正常,故考虑为IHES。回顾分析患者3年来临床资料发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蛋白尿水平变化呈现同步关系,推测3年前因嗜酸粒细胞增多累及肾脏出现肾病综合征。结论 IHE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积极完善检查排除继发性和克隆性疾病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方可确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方法回顾分析1例吸入异氰酸酯所致EAA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发热及活动后气促。外院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相应治疗病情无好转。入我科后追问病史,发现有异氰酸酯吸入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增多。转胸外科行右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EAA。予甲泼尼龙治疗14个月,临床症状及胸部HRCT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胸部HRCT检查对EA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肺活组织病理检查是其确诊手段。随着工业发展,临床医师应警惕吸入异氰酸酯等小分子化合物所致EA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评估肺栓塞预后的作用.方法 对66例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存在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为肺动脉高压组,≤40 mm Hg为肺动脉压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和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 肺动脉收缩压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关系密切(P<0.05),肺动脉高压组的氨基端前脑钠肽值较肺动脉压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但其肌钙蛋白T值与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肺栓塞预后有一定的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启动子结构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雁西  赵学军 《癌症》2001,20(6):667-668
约 22年前, Blackburn和 Gall从长满纤毛的嗜热四膜虫( 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中发现不寻常的核苷酸重复结构区( 5' GGGTT 3')前后排列在染色体末端,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染色体末端,即端粒的认识。早在二十世纪 30至 40年代人们就已推断端粒是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染色体重要组成部分。以后的研究结果证实脊椎动物 (包括人类 )的端粒是由数百至数千个前后重复的核苷酸序列 TTAGGG以及相关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7.
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经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OS患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全夜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并对OS患者行BiPAP治疗2个月后复查PSG,对各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OS组治疗前的觉醒时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A)、SaO2的低谷值(SaO2L)、快动眼睡眠(REM)和深睡眠(S3+4)较COPD组显著降低(P<0.01),SaO2低于90%的持续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LT 90%)、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TL)、平均睡眠呼吸暂停时间(TA)、觉醒指数(AI)和浅睡眠(S1+2)较COPD组显著升高(P<0.01),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睡眠效率(SE)较COPD组降低(P<0.05).OS患者经Bi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快速肺活量(FEV1/FVC)、SaO2A、SaO2L、SLT90%、TL、TA、AI、SE、REM、S1+2和S3+4均有显著改善(P<0.01),全夜睡眠时间改善(P<0.05).结论:OS患者存在严重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BiPAP是治疗O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患者发热情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中伴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方法:选取肺栓塞住院患者80例,对其主诉、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中52.5%伴有发热,其中肺栓塞本身引起的发热为17例。11例溶栓治疗的患者中10例在溶栓后出现发热。结论:发热是肺栓塞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7例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coccosis,PC)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P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C多发生在免疫健全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等轻微呼吸道症状,免疫正常宿主胸部CT以结节肿块型多见,病理多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结论 免疫正常宿主的PC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病理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36例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fGGO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6例fGGO患者,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病灶、癌前病灶和恶性病灶,对比各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间差异.结果 36例fGGO中,混合性磨玻璃影23例,单纯性磨玻璃影13例;恶性15例,癌前病变12例,良性9例.各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各组病灶直径及磨玻璃比例,恶性病灶组直径最大,其次是良性病灶,癌前病灶组直径最小;但磨玻璃比例在恶性组最低,癌前病变组最高,良性组介于两者之间.病灶直径及磨玻璃比例三组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恶性磨玻璃影多呈类圆形,实性成分边界及磨玻璃边界多清晰,磨玻璃和实性成分多有分叶、毛刺征;癌前病变病灶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晰;良性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可有长毛刺,磨玻璃影边界多模糊.结论 持续存在半年以上的fGGO病灶直径越大、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疾病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