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和/或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及MRI平扫共8个病灶,CT显示6个病灶中,5个呈稍低密度,1个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其内可见小片状等密度。MR显示的4个病灶中,2个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1病灶未显示脂肪信号特点,病灶内未见囊变、血肿、坏死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7个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均匀强化;3个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5个病灶呈持续强化改变;3个病灶内部见粗大畸形血管,5个病灶可见引流静脉。结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髓结核MRI影像表现及分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颅内结核合并脊髓结核的82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根据是否累及脊髓表面脊膜和脊髓实质,将82例脊髓结核患者MRI影像表现分为脊髓实质型[42例(51.2%)]、脊膜型[36例(43.9%)]和混合型[4例(4.9%)]。其中,脊髓实质型表现为脊髓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强化或环状强化病灶,伴或不伴脊髓水肿,且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比例[64.3%(27/42)]高于脊膜型[30.6%(11/36)],合并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31.0%(13/42)]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比例[81.0%(34/42)]均低于脊膜型[分别为61.1%(22/36)和97.2%(3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8,P=0.003;χ2=7.127,P=0.008;χ2=5.027,P=0.025);脊膜型表现为软脊膜线样增厚和(或)蛛网膜下腔结核瘤但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并殖吸虫病肝脏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肝脏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2021年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并殖吸虫病的儿童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影像学表现,并将患儿根据腹部CT观察是否存在肝脏病变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并殖吸虫病患儿的肝脏CT影像学特征。结果 共有63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肝脏病变组19例(占30.2%),无肝脏病变组44例(占69.8%),肝脏病变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6.39%(27.81%,59.53%)]高于无肝脏病变组[26.62%(18.42%,46.70%)](Z=2.022,P<0.05),肝脏病变组患儿血清白球比[0.80(0.70,1.00)]低于无肝脏病变组[1.00(0.80,1.20)](Z=-1.997,P<0.05)。19例肝脏病变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中,病灶多发13例(占68.4%),病灶单发6例(占31.6%);表现为“虫体隧道征”16例(占84.2%),脓肿5例(占26.3%),“蕈伞征”5例(占26.3%)。此外所有肝脏病变患儿均合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患者的资料,包括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4例(FNH组)、肝腺瘤(HCA)6例(HCA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7例(HAML组);对比观察各组CT及MR征象。结果 3组间中央瘢痕(有、无)、病灶内脂肪(有、无)、供血动脉(有、无)、引流静脉(有、无)及动脉期强化程度(是否明显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假包膜(有、无)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67)。结论 中央瘢痕、病灶内脂肪、动脉期明显强化、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作为FNH、HCA及HAML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 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骨关节系统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左右,其中50%发生在脊柱[1]。骨质破坏并发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表现[2]。表现为椎体骨髓中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十分罕见[3]。笔者收集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的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医者对该罕见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结核病是一个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最常见于肺结核,也可发生在肺外的其他器官[1]。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占肺外结核的14%~41%[2],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占比最高,约为34%~43%[3],以附睾结核及前列腺结核最为常见。尽管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占比较高,且可通过性传播传染给女性[4],但目前对其关注并不多。精囊腺结核可由前列腺、附睾结核或尿路结核引起[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依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32例(38.1%)和非脑梗死组52例(61.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结核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结核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头痛(95.2%,80/84)、发热(73.8%,62/84)、呕吐(52.4%,44/84)及意识障碍(48.8%,41/84),抽搐(7.1%,6/84)少见。非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血镁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80(0.75,0.85) mmol/L(正常值0.73~1.06 mmol/L),明显低于脑梗死组的0.84(0.81,0.8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9,P=0.038)。脑梗死组颅脑MRI表现为基底池/环池脑膜增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