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67篇
  6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C臂CT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术中影像即时采集,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仍为DSA,C臂CT可提供更多信息辅助动脉瘤诊断。术中即刻获取影像可为支架置放提供参考,较为清晰地显示支架、动脉瘤、弹簧圈等相对位置,这在术后随访中也有相当大的价值。现就C臂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和随访复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日趋成熟,单克隆抗体研发领域进展迅速,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继传统药物之后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重要利器。本文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进展出发,在综述单克隆抗体筛选制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述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肝脏CT灌注成像(CTP)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并分析肝脏CTP变化对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行PSE治疗共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勾画测量栓塞前后脾脏体积,利用肝脏CTP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将其设为自变量,将MELD评分设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脾脏平均体积V为(1196.38±362.31)cm3,栓塞后脾脏平均体积V为(603.28±316.26)cm3,平均栓塞体积V-V为(593.10±112.68)cm3,平均栓塞率V-V/V为(50.9±10.8)%。PSE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灌注量:HAP 16.51、21.93、22.30 ml·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稀释浓度对比剂的高分辨率C形臂CT在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高分辨率C形臂CT检查时对比剂稀释比例为10%患者12例(A组),稀释比例为15%患者13例(B组)。3名神经介入专家对两组患者影像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关系、支架贴壁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定性评分,再采用ImageJ软件客观记录载瘤动脉灰度值和背景灰度值,以比值代表支架与载瘤动脉腔对比度并予定量分析。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25枚Pipeline Flex。影像质量定性评分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B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位置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贴壁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6±2.5)个月,复查显示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例,B级1例(4%),C级5例(20%),D级19例(76%),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6%;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ImageJ软件在主观定性评分基础上进行客观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因有骨组织重叠,对比剂稀释程度为15%左右较好,而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使用10%稀释比例,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腺病毒5型载体(Ad5)构建含寨卡病毒(ZIKV)包膜蛋白(prM-E)的复制缺陷型5型重组腺病毒(rAd5)表达载体,测定prM-E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 从ZIKV毒株Z16006(亚洲型)分离获得prM-E基因片段,以重组腺病毒AdMaxTM系统包装重组腺病毒rAd5/prM-E。选用C57BL/6小鼠,以rAd5/prM-E 107、108和109 PFU三个剂量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在第3周同等剂量加强免疫一次,第5周从小鼠眼球取血并分离脾淋巴细胞。分别以ELISpot和ELISA方法测定小鼠对ZIKV prM-E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成功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rAd5/prM-E,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抗ZIKV E抗体检测rAd5/prM-E感染的293A细胞表达产物,可见与E蛋白相应的56 kDa蛋白带。以ELISpot方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形成斑点数(SFCs),结果分别为(688.54±186.43)、(1 084.90±144.14)和(1 640.20±147.13) SFCs/106脾细胞,与病毒接种剂量呈正比关系;采用ELISA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E抗体,其滴度(log10值)分别为(3.14±0.39)、(3.50±0.30)和(3.74±0.25), 均高于对照组小鼠(0.8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Ad5/prM-E具有感染小鼠并诱导小鼠产生强烈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表明prM-E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ZIKV候选疫苗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免疫源。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新生内膜增生(NIH)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支架NIH状况及影响因素。两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根据血管造影图像,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术后随访复查时支架段最狭窄处、颈内动脉岩段直径,并计算每幅图像比率(T值,支架段直径/岩段颈内动脉直径)。 结果 T值变化呈由大至小再由小变大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10~15个月(中位12.5个月)T值已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长径是患者中期NI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中期NIH发生的预测因子(OR=0.903,95%CI=0.828~0.984,P=0.020),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出现NIH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NIH变化是一逐渐加重、逐渐减轻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时支架段血管直径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年龄、动脉瘤大小是患者中期NIH影响因素,年龄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载药微球(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评估DEB-TACE及消融术后并发症及口服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6、12个月,总生存率(OS)分别为91.3%、78.3%;在1、3、6、1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6.5%、87.0%、78.2%、87.0%,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4.0个月, mOS为27.0个月。DEB-TACE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功能损伤等,消融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疼痛等,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蛋白尿、脱发及皮肤色素沉着症等。所有并发症均通过支持治疗得到缓解,所有不良反应均未超过3级,且通过支持治疗或调整药量得到控制。结论 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对巨块型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双能CT碘图肿瘤体积对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8例喉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软骨受侵犯组(49例)和未受侵犯组(59例);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喉癌甲状软骨侵犯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效能。结果 甲状软骨受侵犯组与未受侵犯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喉癌分型、前联合侵犯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碘图的肿瘤体积(P<0.01)和前联合侵犯(P=0.03)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以肿瘤体积=3.91 cm3为临界值诊断甲状软骨侵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90%及89.80%,Youden指数为0.84,AUC为0.97[95% CI(0.94,0.99),P<0.01]。结论 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和前联合侵犯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可用于诊断甲状软骨侵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图形态学与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测量动、静脉期颈内动脉C T值,筛选C T值同时满足动脉期110~250 H U、静脉期70~110 HU共90例(恶性60例,良性30例)。测量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性结节碘浓度,得出NICnod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标准化碘浓度),比较良、恶性及正常组间甲状腺结节的差异。对结节形态学分析,分别观察:形态是否规则、沙砾样钙化、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在诊断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比较在碘图及普通图像上的差异。结果①甲状腺癌碘图上,形态不规则、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诊断为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普通 CT图像高(P均<0.05),沙砾样钙化在碘图与普通图像上无差异(P>0.05)。②正常与恶性组、正常与良性组及恶性与良性组 NICnod静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92、-3.187、-2.660, P均<0.05),动脉期良、恶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期最佳 NICnod为0.76,小于该值诊断为恶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1%、75.60%。③碘图形态学结合结节NICnod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67%、86.67%、94.44%。结论双能量C T碘图形态学及碘浓度测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570-3573
正血流感染是最严重的临床感染,导致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血流感染对身体所有器官,如心脏瓣膜、关节等造成威胁,严重者会导致患者休克、多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依据血液培养来正确诊断其病原菌,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影响血液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介绍,希望能提升医护和检验人员正确的血液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