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患者男,75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6个月入院。目前跛行距离10 m,无静息痛,肢体无破溃,Fontaine分级IIb。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2年,未规律服用降脂药物;吸烟50年,10支/d。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220×109/L,总胆固醇5.80 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技术探索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血管重构特征, 通过超声与病理特征对照, 探讨UBM检测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2F)球囊导管对22只10周龄SD大鼠(雄性、雌性各11只)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左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为损伤侧, 右侧为对照侧。在损伤术前和术后7 d、14 d, 对大鼠双侧CCA进行观察, UBM测量CCA内中膜厚度、内径、外径、管腔面积、血管面积, 测量CCA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计算血管阻力指数、剪切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14 d处死动物取双侧CCA, 横断面HE染色获取病理结构学数据。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差异, 比较损伤侧与对照侧动脉结构学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术后14 d超声与病理测值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术前相比, 手术后14 d超声显示大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 内径变细, 血管内剪切力增加(均P<0.05)。HE染色显示, 雄性大鼠的内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大于雌性大鼠(均P<...  相似文献   
4.
股浅动脉全程闭塞的腔内治疗是一个挑战。如果从近端无法开通其闭塞段,不少医生采用穿刺足背动脉或者胫后动脉逆行穿刺技术,帮助开通闭塞的股浅动脉或膝下动脉闭塞病变,但通过腓动脉逆行穿刺很少使用。2013年4月我们成功穿刺腓动脉开通股浅动脉全程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1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2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3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4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  相似文献   
6.
7.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 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①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②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③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④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 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切除成型治疗严重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治疗的9例该病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4.0±9.1)岁,病程(28.9±25.9)个月;下肢间歇性跛行5例,静息痛1例,足趾溃疡1例,坏疽2例;6例病变位于胫腓干动脉,1例位于胫前动脉,2例位于胫后动脉;1例行单纯斑块切除,余8例患者均同时采用介入技术处理了流入道动脉病变。 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出院时所有患者再通血管保持通畅。跛行患者跛行距离均增至500 m以上,1例静息痛术后缓解,1例足趾溃疡面积缩小,2例坏疽呈干性无感染。患者术后踝肱比值(ABI)均较术前增加。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时间为(24.0±9.5)个月。1例患者术后23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后最好时期有所减少,但仍优于术前;静息痛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溃疡患者伤口愈合;2例坏疽患者,1例仍保持干性状态,另1例其坏疽两趾脱落,创面愈合。 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成型治疗严重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还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远期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