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沉默有丝分裂原激酶活化死亡结构域蛋白(MADD)基因对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将MADD小干扰RNA(MADD siRNA)转染至甲状腺癌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siRNA Contro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MADD的表达,确定转染效率。当细胞转染后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甲状腺癌细胞中MADD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沉默MADD能够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沉默MADD能够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沉默MADD能够上调甲状腺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MADD能够在体外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Caspase-3及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活血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瘤汤,疗程31 d。检测临床疗效、病灶(肌瘤、子宫)体积、卵巢内分泌功能指标(E2、P、FSH、LH)、内分泌功能指标(TGF?β3、IL?22)、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病灶体积缩小(P<0.05),P、FSH、LH、内分泌功能指标降低(P<0.05),E2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减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促进子宫大小恢复正常,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降低TGF?β3、IL?22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消瘤汤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癌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血清E2、FSH、LH、CA125、HE4、TNF-α、IL-17、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消瘤汤有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水平,减小子宫和肌瘤体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逐瘀消癥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逐瘀消癥方,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大小、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和瘤体均小于对照组(P<0.05);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对照组(P<0.05); 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Bcl-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逐瘀消癥方可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血流动力指标,有助于缩小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青海省交通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6例糖尿病患者为A组,34例冠心病患者为B组,37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为C组,并选取同期于青海省交通医院体检的健康者34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并比较4组研究对象HPA、MMP-9、CRP检测临界值及检测价值。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与HPA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HPA、MMP-9、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HPA、MMP-9、CRP分别为0.966、0.811、0.939。组间比较结果表明,HPA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MMP-9、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示,血清HPA与FBG、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PA的变化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PA水平明显更高,可作为临床预测该类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