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 在推进单病种社区防治进程中,双向转诊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目前仍缺乏可指导一线实践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以骨质疏松为例,在整个诊疗路径中,骨科及相关科室专家的参与不可或缺,但全-专之间如何开展双向转诊仍有待探索。目的 分析国内、外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实施现状,整理经验和不足,梳理有效做法和阻碍因素,为下一步落实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6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与社区开展骨质疏松双向转诊相关的文献,发表时间设定为1999-01-01至2019-06-15。分别从双向转诊的预期目标、双向转诊类型、双向转诊模式构建方法、双向转诊实施效果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对国内、外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5篇。国内、外骨质疏松双向转诊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及转诊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国内居民对骨质疏松重视度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社区无正式专科、缺乏完善的检查设备及与二、三级医院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国外的模式类型则局限于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管理。结论 要有效落实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进而做好骨质疏松防控,应划定可长效防控骨质疏松的防治范围、加强社区全科医生骨质疏松诊疗知识储备、完善社区卫生机构防治环节所需物资配备、开发包含双向转诊分工细节与转诊指标的转诊流程四要素。  相似文献   
2.
康复医学科作为社区卫生机构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现以枫林社区康复医学科12年的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为例,具体从人才配置、服务能力、资源拓展、学科产出来展示其发展的深度;以基础配置、人员引入、业务开展、内涵与学科影响力的建设历程来介绍其发展速度,以期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康复医学科建设规划和资源布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是当前提升基层服务内涵、留存基层健康需求的针对性策略。作为机构内发展相对成熟的特色专科,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医学科已历经12年的发展历程,站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周期起点。现基于枫林社区康复医学科与机构内全科团队通力合作的成熟经验,分析社区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制约瓶颈、社区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社区特色专科与全科的融合式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核心肌力组(n=30)与常规组(n=30)。常规组仅实施药物疗法,核心肌力组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实施核心肌力练习。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第3个月和干预第6个月的Berg平衡功能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结果及干预第6个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PⅠNP)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的含量。结果: 干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核心肌力组BBS评分分别为(52.38±5.12)分和(54.25±4.13)分,TUGT结果分别为(8.28±1.57) s和(7.56±1.08) s,常规组BBS评分分别为(50.65±4.94)分和(51.27±2.50)分,TUGT结果分别为(8.59±1.24) s和(8.36±1.01) 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个月,核心肌力组BMD和血清PⅠNP含量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而血清β-CTX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 核心肌力训练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能力,缓解骨量丢失,改善骨代谢水平,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对照组23例;在同一用药方案和传统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康复同时,研究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系统进行治疗,1次/d,30 min/次,5次/周,共4周;在入组前与干预后均根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一次评分,并对两组组间与组内评分以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性别、病程与脑卒中类型、瘫痪侧别,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组内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 P <0.05);而两组患者的病程对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无影响( P >0.05).在疗效评估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效,也是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研了解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以便提出对策。方法用文献研究法复习文献拟订流调表。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名从事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建立、管理的全科与公共卫生医生进行调研。采用描述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但在建档率、建档范围、建档责任人、质量控制、更新情况和使用情况上参差不齐,存在政府支撑不到位,资金、设施、管理软件和专业人才队伍方方面面的困难,影响了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的建立、管理、更新和利用。结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是政府医改主要内容与主管部门的职能。对如何改进此工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中心医养结合康复治疗对失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60~80岁居住在养老院的轻、中度老年失智症患者100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养老院的常规照料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业康复团队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每项30 min,干预期为1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康复组的MMSE评分和QOL-AD评分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59.60±9.14)分,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系统、持续的医养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早、中期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减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至2020年7月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评分、骨代谢指标、骨矿盐密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腰椎、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腰椎、股骨颈BMD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干预组腰椎BMD、股骨预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IN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衡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肌力训练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值,利于保持身体姿势和重心的稳定,为肢体运动提供稳定的支点,改善协调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机构已进入新一阶段的特色专科建设期,枫林社区康复医学科历经12年发展,已成为机构的特色专科。现通过挖掘和分享其建设经验,认为社区特色专科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应把握的要点,包括定位上应以社区为特色;建设过程上可分解为7个要素的模块化建设,分别是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操作规程、专科专病医师协作细节宣贯、全科医师防控知识宣贯、社区居民防控知识教育、服务清单、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数据库;后期迭代上,学科建设者应始终主抓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操作规程和临床数据库建设两个要素,而将其余内容做好团队内部分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中心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强化训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生存质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及活动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