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66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910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2篇
  2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并分析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靶基因。 方法(1)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检索早发性乳腺癌样本及非早发性乳腺癌样本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对上述数据使用GEO2R、R4.1.2及Venn软件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运用在线分析工具(Web Gestalt)对DEGs,进行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2)同时,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DEGs编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hubba插件对该网络中的基因进行评分,筛选出枢纽基因。将枢纽基因导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工具(Kaplan-Meier Plotter),评估枢纽基因在早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价值。(3)将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肿瘤组织以年龄为标准进行分组,分析枢纽基因在各年龄组中的表达,并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对得到的枢纽基因进行验证。DEGs表达量的多组间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1)筛选出编号为GSE89116、GSE109169、GSE36295的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得到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7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63个。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以及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上。(2)在PPI中发现主要的关键基因为PPARG、ADIPOQ、LIPE、PCK1、PDK4、ACACB、PLIN1、CAV1、CD36、ANGPTL4。ACACB、ADIPOQ、CAV1、LIPE、PLIN1、PPARG基因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OS相关(HR=0.69、0.84、0.76、0.88、0.78、0.82;95%CI:0.59~0.80、0.76~0.93、0.67~0.83、0.79~0.97、0.70~0.86、0.73~0.90;P均<0.050)。(3)ACACB、ADIPOQ、LIPE、PLIN1、CAV1及PPARG这6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远高于各年龄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χ2=104.03、179.57、161.85、189.87、118.56、103.62,P均<0.001),早发性乳腺癌组(21~40岁)的LIPE、PLIN1表达量低于41~60岁、61~80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IPE: Z=21.07、23.12, P均<0.050; PLIN1:Z=16.89、18.76, P均<0.050)。 结论早发性乳腺癌与非早发性乳腺癌存在差异基因表达谱,LIPE、PLIN1可能是早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等综合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治疗30 d后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初期进行高压氧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昏迷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巫北海教授主编的《活体形态学》2006年5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各地书店发行。该书是作者们总结了40余年对活体形态学众多课题的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以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为观察手段编写而成的。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活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分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及物质代谢变化情况。其特点是:活体、实时、无创或微创,而非活体形态学所见与之有较大差别。活体形态学可作为临床各科检查和观察患者的必备基础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鼓室体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复习病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鼓室体瘤的病理特征.结果 肿瘤切除完整,病理检查肿瘤实质由上皮样主细胞和短梭形支持细胞组成.主细胞CgA、NSE和Syn呈阳性表达,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表达.病理诊断为鼓室体瘤,随访2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鼓室体瘤十分罕见,临床和病理诊断困难,常需借助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条件下 ,成骨分化标志骨钙素和 型胶原 m RNA水平的表达。方法 采用成骨诱导剂 (含地塞米松 10 - 8mol/ L、β甘油磷酸钠 10 mm ol/ L和抗坏血酸 AA 5 0μg/ml)对培养状态下的不同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成骨诱导 ,提取 RNA,采用 RT- PCR方法 ,以β-肌动蛋白 c DNA为内参照 ,检测骨钙素和 型胶原 m 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接受成骨诱导剂作用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和 型胶原 m RNA出现高表达 ,且维生素 D为诱导骨钙素 m RNA表达的必需成分。结论 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保持成骨未分化状态 ,无骨钙素和 型胶原 m RNA的表达 ,诱导后可向成骨分化 ,骨钙素和 型胶原 m RNA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 (epistaxis)是耳鼻喉科常见临床急诊之一 ,而难治性鼻出血是指经以下一种或几种止血方法 (鼻腔填塞、压迫、烧灼、冷冻、射频、微波、激光、后鼻腔填塞、硬化剂注射等 )仍无法有效止血[1] 。在我院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在对78例难治性鼻出血急诊行  相似文献   
7.
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家族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proteins,Hsps)家族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Hsp70、Hsp90、Hsp2 7蛋白及 PC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分化差的喉癌组织中三种 Hsps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 ;三种 Hsps的表达与 PCNA L.I.呈正相关 (P <0 .0 1) ,提示 Hsps的高表达可能是喉癌细胞高度增殖的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 ,Hsp70、Hsp2 7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 (P <0 .0 5 )。结论 :Hsps在喉癌的演变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三种 Hsps均可以作为诊断喉癌的参考指标 ;Hsp70、Hsp2 7可以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告应用超声气雾吸入治疗中、重度老慢支52例5年随访结果。吸入药液配方以舒喘灵、异丙阿托品、二丙酸氯倍他米松和抗生素等为主。临床均有一定疗效,肺功能FEV_1%增加在3%~15%间,自觉登楼与平地行走能力有明显提高,急诊或住院次数减少,超声气雾机性能好,药雾能深达小气道,有效地发挥平喘、祛痰、消炎等作用。长期使用无副反应,可开展家庭治疗,对减轻症状,巩固缓解期有肯定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 :对 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 ,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 ,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 ,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 ,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 :起搏器离体次数为 3~ 7(5± 2 )次 ,最长逸搏间期为 3.38~ 6 .2 0 (4.5 1± 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 30~ 4 3(38± 5 )次 /min ,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 :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 ,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98、42%、94.21%和99.84%。结论: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