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肝气郁滞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肝气郁滞型HT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75例,剔除11例、脱落5例)和安慰组(75例,剔除12例、脱落3例)。在健康宣教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选取神阙,双侧涌泉、腋十和阿是穴,其中腋十每周1次,余穴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厚度,中医症状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贴敷组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F-36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01);两组患者甲状腺峡部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评分、HA...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既往工作基础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组织中IL-6、IL-1β、IFN-γ的免疫失衡表达,探讨益气和营法联合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局部组织内免疫失衡状态的调节机制。方法 收集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予以激素联合益气和营中药方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纯激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炎性组织中IL-6、IL-1β、IFN-γ的表达情况,对比治疗前后乳房炎症肿块缩小范围、患处皮色及疼痛程度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益气和营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失衡机制。结果 ①肉芽肿炎症组织内可见以病变小叶为中心的小灶性坏死,及大量CD4+T淋巴细胞、单核样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IL-6、IL-1β表达升高,而IFN-γ表达降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失衡状态改善,IL-6、IL-1β表达均明显下降,IFN-γ表达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肿块缩小范围评分、患处皮色评分、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①GM炎性组织中IL-6、IL-1β、IFN-γ的水平处于失衡状态,免疫失衡引起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②治疗组可更有效的缩小肿块大小、改善乳房皮色、缓解乳房疼痛,显示益气和营法治疗肿块期GM具有明显优势。③益气和营法可通过调节局部组织的IL-6、IL-1β、IFN-γ免疫失衡状态,达到治疗GM的效果。本研究为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飞龙  王伟  陈翰翰等 《山西中医》2014,(4):29+31-29,31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六步推拿手法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运用六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100例,口服延胡索止痛片、麝香壮骨膏外贴,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全部有效,临床治愈71.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临床治愈率25.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六步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常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GM)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69例GM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情况分别从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及客气对体质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各体质与五运六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体质分布在阴虚质所主体质人数分布最多,共277例,占59.06%.肉...  相似文献   
5.
王伟  陈翰翰  曹志群 《山西中医》2014,30(10):34-34
目的:观察增液润肠汤合灵菇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功能性便秘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增液润肠汤合灵菇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两组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95%CI=82.76%~99.90%),对照组为80.00%(95%CI=65.69%~94.3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205 7,P=0.027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增液润肠汤合灵菇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优于芪蓉润肠口服液的证据比较充分,其收益为OR=0.14(95%CI=0.02~1.23),NNT=6(95%CI=3.04~238.10)。OR的95%CI跨过1,可能与该研究的观察病例数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和化岩汤组、散结化痰汤组、平消片组及三苯氧胺组,每天分别采用饮用水、阳和化岩汤(组成:鹿角霜1 2 g熟地9 g肉桂6 g白芥子3 g莪术12 g山慈菇1 5 g浙贝母9 g甘草6 g)7.2 g/kg、散结化痰汤(组成: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栝蒌15 g半夏9 g)5.4 g/kg、平消片144 mg/kg及三苯氧胺4 mg/kg灌胃治疗4周。取大鼠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灰度值,q-PCR检测ki67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一般增生与癌前病变发生率高,浸润性癌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散结化痰汤组外,其他治疗组ki67蛋白表达灰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ki67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除平消片组外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各治疗组癌前病变与浸润性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消片组ki67表达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够部分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变,并具有抑制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平消片,与三苯氧胺接近,适用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温病理论应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依据。方法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发病过程中两者的相关性出发,通过分析五加减正气散组方及药理研究,阐述温病理论指导下,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依据。结果与结论①轮状病毒属"温邪"范畴;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属"温病"范畴辨治。②五加减正气散为治疗小儿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剂。③基于温病理论辨治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疾病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参加体检并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7 384名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并对结节数量、位置、最大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等结节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17 384名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者8 192名,检出率47.12%;男性检出率42.45%(3 866/9 107),女性检出率为52.27%(4 326/8 277);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整体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趋势χ2=1 572.454,P<0.001);各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 192名检出甲状腺结节者中,单发结节3 261名(39.81%),多发结节4 931名(60.19%);单侧结节4 702名(57.40%),双侧结节3 490名(42.60%);<10 mm结节6 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湿热中阻证患者(溃疡活动期),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过程共分为除菌期(14 d)、除菌后期(28 d),共连续观察42 d。对照组除菌期采用铋剂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除菌后期继续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除菌期第1周和第2周分别加服胃疡1号方和胃疡2号方,除菌后期加服胃疡3号方。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统计中医症状疗效;停药后1周内复查胃镜,评估胃镜疗效;1个月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评估总体疗效;6个月后再次进行幽门螺杆菌及胃镜检测,统计2组溃疡和幽门螺杆菌复发情况;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胃脘疼痛、痞胀不适、口苦口黏、纳呆恶心、身重肢倦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中医症状总显效率、胃镜疗效总显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体疗效总显效率分别为90.0%(27/30),96.7%(29/30)、96.7%(29/30)、93.3%(28/30),对照组分别为66.7%(20/30)、86.7%(26/30)、86.7%(26/30)、63.3%(19/30),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溃疡及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分别为3.3%(1/30)、6.9%(2/29),对照组分别为13.3%(4/30)、11.5%(3/26),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序贯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近、远期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肠炎(RE)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中医认为,热毒蕴结、脾胃受损是RE的根本病机。治疗应注重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及固护脾胃的个体化治疗,遵循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涩肠止泻的治疗原则。在该病治疗中,除常规口服、灌肠方法外,多种彰显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外治法(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也被证实疗效确切。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