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对比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收集了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按采取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经皮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微创经皮手术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和不良切口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但术中X线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后1年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内固定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虽然存在较多的X线暴露的缺点,但创伤更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前路与后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Cage植入椎间融合8例,后路12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较多;1例前路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二期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1.5年随访时前路8例患者4例患者JOA评分为优,3例良,1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87.5%;后路12例患者6例患者评分为优,4例良,1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8.3%,前路与后路两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例后路椎间融合患者出现融合失败,其余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融合。【结论】Cage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前路、后路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路手术相对并发症少、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新鲜OVCF患者35例(41椎)。过伸体位手法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35例(41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65 min,平均(35.0±14.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6.2 m L,平均(4.6±1.6)m L。PVP术后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OVCF,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减轻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安全可行,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病规律初步研究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生规律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同时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田间小气候温湿度,并选用了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8月初至9月初是褐斑病的盛发期,9月中旬以后为衰退期,通过对田间小气候温度、湿度、病情基数等因子分析,发现褐斑病的病情指数与病情基数、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5种供试杀菌剂中,70%安泰生WP200~4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600~8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 600倍液是较理想的药剂,间隔7天连续用药2次后,防效均达71%以上。结论:当归生产中可采用摘除病叶、调控田间温湿度和交替使用杀菌剂等措施来防治当归褐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无继发性脊柱后突畸形的病例。结论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间脊柱融合术对下腰椎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2002年7月-2006年6月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病例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3—59岁,平均55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3.5年。病变节段:单节段24例(L4,5节段14例,L5/S1节段10例);双节段12例(L4,5与L5/S1);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脊柱融合术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伴有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出现根性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天根性症状基本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转变为阴性。下腰痛症状卧床休息1个月后出现明显好转,但随着下床活动后其症状常有反复,80%患者3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20%患者术后半年症状基本缓减。术后1例单纯髂骨植骨前路脊柱融合术患者1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髂骨块向前滑脱约5mm,经卧床休息3个月达到植骨融合,余35例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下腰椎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应用椎间脊柱融合术,同时采用内同定,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远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间肱骨髁间骨折住院患者1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74例,试验组行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对照组行Y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远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关节功能恢复迅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内固定治疗,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全部随访,均己愈合,恢复正常生活,并获得较为满意的行走能力。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陈泰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87-1388
本文通过18例不同术式的脊柱结核治疗体会指出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脊柱结核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前方入路暴露广泛、操作方便更适合这类手术,前方内固定能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稳定利于植骨块融合,术后3~4联全程规律抗痨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135°DHS内固定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5个月,平均4.5个月,按疗效标准评定:优20例,尚好4例,差0例,有效率83.3%,无效率0%.结论 闭合复位后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比切开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