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行传代培养, 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 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 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 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 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 基本不表达CD34、CD31, 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 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 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改善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细菌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衰老及相关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从影响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因素、老年人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其生理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汉族,天津籍。因"纳差伴恶心2月余"于2012年2月3日入院。患者于2余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食量较前未明显减少。既往于2010年3月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未用激素治疗,随后发现血糖升高,先后服用格列美脲、拜糖平治疗,平素空腹血糖控制在8~9 mmol/L。  相似文献   
4.
闫俊卿  韩涛 《山东医药》2012,52(48):11-13
目的 比较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前后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0.5 mg/d)、阿德福韦酯治疗组(10 mg/d)和替比夫定治疗组(600 mg/d).观察抗病毒治疗52周后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并进行3组患者治疗前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GFR升高≥10mL/(min·1.73 m2)及治疗后GFR≥90 mL/(min· 1.73 m2)的比较,以及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治疗前后GFR的比较.结果 替比夫定组在治疗52周后GFR升高(P<0.05);治疗前后GFR升高≥10 mL/(min·1.73 m2)的患者比例替比夫定组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FR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治疗策略尚未完全统一。免疫治疗,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是HCC新型治疗方法,可以为进展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然而数据表明,只有少数HCC患者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案。目前,关于预测HC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报道甚少。回顾了HCC及其他肿瘤类型中进行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效果的可能预测因素,以期寻找优化治疗人群,提高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据《Hepatol Res》2018年2月报道】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睡眠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研究(作者Xiao G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由此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数据。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Xiao等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问题,这可能是轻微肝性脑病的一种表现。该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脐血干细胞的不断认识,研究者们发现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自1988年Gluckman等首次报道脐血移植治疗范科尼病以来,脐血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脐血干细胞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许多脐血库。2000年Erices等通过研究发现脐血中还存在有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功能特点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一类同质细胞群。自此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rmal stem cell,UCB-MSC)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关于UBC-MSC分化能力的研究也逐步展开,现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的分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尚豪  祖红梅  黄燕  郭小青  向慧玲  党彤  李晓燕  严兆兰  李雅静  刘菲  孙佳  宋瑞欣  闫俊卿  叶青  王晶  孟宪梅  王海英  江振宇  黄磊  孟繁平  张国  王文娟  杨少奇  呼圣娟  阮继刚  雷创  汪清海  田宏玲  郑琦  李异玲  王宁宁  崔会鹏  王滟萌  瞿章书  袁敏  刘益军  陈颖  夏玉香  刘娅媛  刘莹  曲素萱  陶弘  石瑞春  杨小婷  金丹  苏丹  杨永峰  叶伟  刘娜  唐荣瑜  张权  刘琴  邹高亮  李子月  赵彩彦  赵倩  张清格  高华方  孟涛  李婕  吴卫华  王健  杨传龙  吕卉  刘川  王福生  福军亮  祁小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1)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 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 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标准, 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 并用Bootstrap法(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中, MHE占37.8%(70/185), 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9.
闫俊卿  韩涛 《肝脏》2012,17(11):799-802
2010年1月,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关于美国肝炎和肝癌状况的报告,估计在美国有350~530万人感染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预期有15万人将死于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或终末期肝病。部分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人员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缺乏了解,对其引起公共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缺乏足够认识,妨碍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由急诊胸痛护士全程参与的多学科联合专病绿色通道在中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入院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2月入院进行由急诊胸痛护士全程参与的多学科联合专病绿色通道急救护理干预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急救相关指标、急救成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和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急诊胸痛护士全程参与的多学科联合专病绿色通道在中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紧急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