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血球分析仪的发展,对血小板参数测定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的较大关注,已有一些关于血液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报道[1-2]。国内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血小板参数变化报道甚少。我们对本7院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两项参数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1)ITP组:共18例,为1996年10月至1997年6月在我院血液病房住院治疗的患儿,根据第二届全国血液学术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不同缺血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4组入选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4组入选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结果 4组入选者IMT和Crouse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MI组、UAP组和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AMI组高于SAP组,UAP组高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IMT和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缺血状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差异,其中AMI和UAP患者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转铁蛋白(TRF)、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1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尿mALB、β2-MG、RBP、TRF及Cystatin 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项标志物单—及联合应用时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中121例患者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测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尿mALb、TRF、Cystatin C、NAG、RBP及β2-M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尿mALb、TRF、Cystatin C、NAG、RBP及β2-M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0.984、0.974、0.947、0.915、0.897,95%可信区间分别是0.973—1.000、0.963~1.000、0.956 ~0.992、0.910~0.984、0.877~0.954、0.851 ~0.944,联合这6种尿液标志物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90,95%可信区间是0.976 ~0.9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病例组中各项尿液标志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cr和BUN,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志物.尿nALb、TRF、Cystatin C及NAG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尿RBP和β2-MG也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尿液标志物可以更好地预测临床上急性和慢性肾脏损害的发生,对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红娟 《药物与人》2014,(9):201-20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诊治15例APL患儿。单剂AS2O3诱导分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采用DA/HA/IDA方案与ATRA/AS2O3序贯治疗。辅以小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必要时加用白细胞置换术。观察其临床特点、血常规、出凝血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监测PML/RARa融合基因、染色体的变化。结果15例患儿2例早期死亡,12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者均得到完全缓解。AS2O3治疗1周白细胞上升最高,治疗两周开始下降,D-Dimer正常,出血倾向减轻或消失。治疗6~8周CR。结论单剂AS2O3诱导分化治疗,对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存在染色体t(15;17)患者,均能完全缓解率。且毒副反应较小。早期小分子肝素钙应用配合血浆输注,必要时行白细胞单采术帮助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DIC,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新生儿100例,采用普通玻璃体温计,在18~22℃室温下,同时测量新生儿颈部和腋窝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测得温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由于颈部暴露充分,易于固定和观察,体温计放取方便,不需解脱新生儿衣服,特别适合冬季测温.因此,新生儿颈部测温方法简便、安全、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红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97-498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间无明显关联。胃肠道反应8例,过敏反应25例,其他7例。对头孢噻肟产生不良反应11例,头孢哌酮15例,头孢他啶5例,头孢曲松9例。头孢呱酮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最短,用药后5~10min即发生,最迟为19d后发生。过敏反应为最主要反应,但还无过敏性休克出现;患者有神经系统反应为用药时行血液透析产生,但无肝、肾损害。结论临床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但也需重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合科、科学的用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对高危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9例高危持续性AF患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组)或调整剂量华法林(华法林组)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栓前状态(PTS)各分子标志物,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超声测定心排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前后比较分析。随访中观察有无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①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D-二聚体、GMP-140、TAT、TM水平均显著降低,CO、LVEF均显著增加(P<0.05);②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治疗痊愈。结论调整剂量华法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高危AF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尿液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α1-微量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从而评价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222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尿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