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进一步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20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45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MMP-9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腰椎间盘组髓核内有一定量的MMP-9表达,退变腰椎间盘组髓核MMP-9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和1.65倍,存在差异(P〈0.05)。结论 MMP-9与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骨延长过程中TGF-β1基因在延长区组织细胞的表达和定位,从分子水平探讨延长区骨修复的机理。方法:采用12只山羊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1.0mm/d)动物模型,分7个时相点取材.通过延长区组织冰冻切片,地高辛标记的。DNATGF-β1探针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延长早期延长区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增加至最高峰(2周),此阶段主要定位于增生的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以后细胞阳性表达率迅速下降,定位于延长区骨小梁边缘的成骨细胞。结论:表明TGF-β1在延长区骨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和维持延长区TGF-β1基因高水平有效表达,可能对促进和加快延长区骨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卵巢致Wistar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密度、结构、最大载荷等变化特点,探讨骨量与骨结构的可能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动物研究所及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未孕Wistar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势组、假手术组,各10只。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术后8周测定以下指标:①骨密度: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的探头下,应用小动物软件进行腰椎和股骨的扫描,测定骨密度值。②椎体压缩测试:将磨制好的椎体置于实验机上,取加载速度1mm/min进行测试,其结构力学参数由载荷-变形曲线获得,材料力学参数由应力-应变曲线获得。③骨形态计量学检查指标: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代表骨量;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④血、尿生化指标的测定:血清钙、磷,尿钙、磷,尿肌酐,均采用BE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具体参照试剂盒说明。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0.166±0.026),(0.195±0.027)g/cm2,P<0.05],腰椎骨密度尤其显著[分别为(0.190±0.011),(0.251±0.029)g/cm2,P<0.01]。②去势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94.43±8.96),(109.49±12.41)N,P<0.05],腰椎最大载荷降低尤其显著[分别为(98.75±8.19),(118.82±15.74)N,P<0.01]。③去势组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去势组分别为4.78±0.76,46.29±9.96,0.64±0.08,假手术组分别为7.74±1.76,60.91±3.80,1.26±0.26,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增高(分别为2300.85±480.10,1112.27±65.81,P<0.01)。④血、尿生化指标显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结论:Wistar大鼠去卵巢8周成功建立了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骨量与骨结构的一些参数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仿生脉冲电磁场 (BEMF)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 (A组 ) ,假手术组 (B组 ) ,BEMF治疗组 (C组 ) ,雌激素治疗组 (D组 )。A组、C组、D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B组行假手术。术后 8w ,D组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0 .5mg/kg ,1次 /2w ;C组暴露于BEMF治疗 ,1h/d ,1次 /d。A组、B组作为对照组。治疗 10w后 ,用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活体测定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 ,取出第 3腰椎、右侧股骨用INSTRON 10 11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生物力学指标。结果BEMF治疗后 ,大鼠腰椎、股骨的结构力学 (最大位移、最大载荷、最大能量吸收 )和材料力学 (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系数 )均有改善 (P <0 .0 5 )。结论BEMF可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增强抗骨折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两种术式在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6月~ 2010年3月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共67例符合研究要求,其中ACCF 36例,ACDF 31例.评估、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日、出血量、手术时间、取骨处并发症以及颈部并发症)、临床疗效指标(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颈椎矢状曲度情况、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活动度、融合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及融合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ACCF (28.96±13.21)个月,ACDF (26.81±11.02)个月.两组间比较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CCF比ACDF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随访时颈椎前凸角度以及融合节段高度ACCF比ACDF低,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组内比较时,术后即刻与术前、术后6周时与术后即刻有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周时ACCF融合节段后缘高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及ACDF组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CF、ACDF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但ACDF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些影像学指标上有显著性优势,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脊髓受压迫需要减压的部位而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59例陈旧性肘脱位并骨折所致强直畸形手术矫治的情况和54例随访结果.第一组20例为骨折移位不大,仅施行肘切开复位,疗效优良率为70%;第二组15例骨折移位大或广泛,行肘切开复位恢复解剖位置和内固定,优良率为60.0%;第三组19例损伤严重无法再恢复解剖关节而行作者改良的陈景云氏肱骨下端叉形切除成形术,优良率达94.7%.作者认为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解剖复位及妥善内固定,尽早功能锻炼,对晚期无法恢复原解剖的肘强直病例,采用本文介绍的肘叉形切除成形术较之人工关节置换更优.  相似文献   
7.
椎体成形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效果,探讨椎体成形术的适用范围,术前,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8例78椎。结果 94%口才在术后早期取得满意效果,得到随访半年以上的44例中仍有91%效果良好。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经验及注意事项需要掌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 1例、T12 20例、L1 33例、L2 12例,为L1.2 1例和L2.3 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r及M砒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复合多孔生物材料在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诱导成骨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聚磷酸钙纤维(CPPf)/聚乳酸(PLLA)的复合多孔生物材料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FHN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在激素诱导性兔FHN模型上行坏死病灶清除术,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术后行股骨头X线摄片,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1)X线片显示,术后2周充填物周围出现透光区,以后充填物的高密度影降低;12周充填区密度与周围骨质基本一致。(2)组织病理大体观察,术后2周充填区周边出现反应带;6周周边反应带基本消失,有骨小梁长入充填区;12周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3)光镜观察,术后1周充填区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新生组织形成,开始且持续呈网状长入充填区,2周周边有新骨产生,以后不断增加并向充填区中心延伸,网状腔隙逐渐缩小,12周充填区广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结论:CPPf/PLLA多孔材料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BMP-2和TGF-β1的CPPf/PLLA多孔隙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VP与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有无差异.方法 35例(4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PVP治疗;39例(4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PKP治疗.术前、术后3 d、1月、3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 PV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各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PKP组也得到同样结果.而两组间各时间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迅速、明确的止痛作用,但二者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