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9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扩散法测定了74例冠心病和46名正常人的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结果前者为159.8±10.8%,后者为113.7±7.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60岁以上的39例冠心病患者为167.3±13%,40名正常人为114.9±7.1%,两者也有显著差异。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23例冠心病患者口服维生素 C 前后ⅧR:Ag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 (H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缔组织病 ,其主要病变累及小血管壁 ,病变严重的病例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血栓形成 ,这可能与HSP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异常免疫球蛋白有关。为此 ,近年来 ,我们对HSP患儿进行了ACL及D二聚体研究 ,从而探讨两者在HS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994年 10月至 1996年 12月住本院儿科 ,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1] 拟诊HSP患儿 39例 ,男女之比 1∶1.3,年龄 4~ 12岁 ,其中单纯皮肤型 18例 ,混合型 2 1例 ;结缔组织病 2 2例 ,男女之比 1∶2 .5 ,年龄 3个月~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75名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测定血清IGF-I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并根据冠心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斑块的稳定性.结果血清IGF-I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降低,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IGF-I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且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水溶性部位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荧光探针Fura-2定量分析法 ,分别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对离体健康成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有降低成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的作用 ,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二者合并用药 ,药效相加 ,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结论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能是丹参注射液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和E 选择素水平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4 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4 2例稳定性心绞痛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 1、VCAM 1、E 选择素和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 ,并比较上述各指标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ICAM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76 4± 111)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70 9± 10 0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6 0 7± 83)ng/ml,和正常对照组 (6 0 3± 90 )ng/ml,P <0 0 1;血清VCAM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85 5± 6 6 6 )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172 4± 5 5 5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136 0± 36 0 )ng/ml,和正常对照组 (10 39± 319)ng/ml,P <0 0 1;血清E 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5 4± 19)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5 3± 2 2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39± 19)ng/ml,和正常对照组 (38± 14 )ng/ml,P <0 0 5 ;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 39± 0 6 8)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1 35± 0 6 2 )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TI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IMP-2,并探讨其体外表达效果。方法应用已克隆得到的人TIMP-2基因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NA3-TIMP-2,酶切鉴定,并用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电穿孔转入pcDNA3-TIMP-2,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外源基因转染效果,Zymography检测培养上清MMPs活性。结果构建pcDNA3-TIMP-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电穿孔法导入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后,TIMP-2mRNA约增加2.8倍,TIMP-2蛋白表达增加约2.7倍,MMP-2和MMP.9的活性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2%和28%。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TIMP-2,且证实有良好的体外转染和表达效果,为进行转移TIMPs基因抑制MMPs及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R6sum.0bjectiIExaminerlesefletSdeET-1suriamitOgdn,seetiaSynthdseducollagdnedanslesfibroblastescardiaquesenculture.Mfth0desLamitogdneseetlaSynthdseducollagdnedansleslibroblastescardiaquesenculturesontreSPectivementme8urdesparl'incorPorationdeW-TdRetde'H-proline.RJsuItasET-1enconcentration1O-"~1O-'mol/Laugmenteletauxd'incorPorationde3H-TdRetde'H-prolinedansleslibrobla8tescardiaque8enculturedelaCondose~ddPendante.Co"cI"sioDET-1peutstimulerlamitogdndsedesfibroblastescardiaquesencultu…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秀兰 《疑难病杂志》2010,9(9):662-664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DN患者64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100 mg口服,每日1次;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血糖、血脂,酶联免疫法测定血ox-LDL和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比色法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组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ox-LDL和AOPP含量显著升高(P〈0.01)。氯沙坦治疗后,血清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ox-LDL和AOPP含量显著降低(P〈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组尿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MDA和MCP-1含量显著升高(P〈0.01)。氯沙坦治疗后,不仅尿蛋白排泄显著减少(P〈0.01),尿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和MCP-1含量明显降低(P〈0.01)。(3)血清中MDA、ox-LDL、AOPP和尿中MCP-1含量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0.76、0.78、0.81,P均〈0.05),而SOD与UAER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可显著减少DN患者尿蛋白排泄,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血清可溶性CD4O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的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比SA组和对照组高(P<0.01);②AMI组与UA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④SA发展为UA时sCD40L显著升高。结论sCD40L升高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sCD40L升高可作为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班块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分析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 ;并对 10 0例患者进行了 1年随访。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AMI组 (1.39± 0 .6 8)和UAP组 (1.35± 0 .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81± 0 .31,P <0 .0 1)和SAP组 (0 .94± 0 .36 ,P <0 .0 1) ;随访 1年后 ,有 2 2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发病组 (1.6 7± 0 .6 9)明显高于病变稳定组(1.0 3± 0 .44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