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血液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必须经过确认后投人使用.确认计划应包括人员、设备、试剂、检测条件、检测结果判读和检验结论判定,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包括在"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中[1].因此确认工作是检测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试剂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质量的准确性,试剂的有效性、适宜性、可行性、符合性是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Nogo-A与NgR和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密切相关。Nogo-A蛋白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胞膜上,具有抑制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并能诱导细胞生长锥坍塌。NgR是Nogo-66(Nogo-A跨膜片段)的受体,分子构象如同弯曲的香蕉,由多个亮氨酸重复序列构成,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细胞。最近研究发现,NgR可与Nogo-66以及其他一些中枢神经生长抑制分子(Mag,OMgp)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细胞生长。在此就No-go-A与NgR的结构、功能、表达特点以及有关最新研究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应用于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选的检测方法,以达到节约血源,大幅度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用MissionTM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艾康)、Reflotron 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罗氏)、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威图)3种仪器分别测100例献血者的ALT,并分别与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较。[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测试结果相比,艾康干式法χ2=2.25,相关性r=0.9550;罗氏χ2=4.167,相关性r=0.9724;威图半自动χ2=0.25,相关性r=0.9695。[结论]威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良好,相关性好,与日立7600-010相比无明显差异;艾康与罗氏应适当调整临界值,艾康应调为35 U/L,罗氏应调为34 U/L。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献血人群中血清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感染的流行率、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HBsAg阴性、核酸筛查确认为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Bc和抗-HBs;PCR扩增HBV S区基因片段,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后,将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HBV序列进行Blast比对,获得标本HBV毒株的基因型;采用DNAMAN软件进行蛋白表达分析,确定标本毒株的血清型,并与Genbank中野生型HBV序列进行比较,获得S区基因编码蛋白突变情况。结果上海地区HBsAg阴性献血人群HBV DNA阳性感染率约为0.045%。18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血清病毒载量均低于200IU/ml,且大部分低于20IU/ml;其中14例(77.8%)病毒血清标志物为抗-HBc和/或抗-HBs阳性。18例样本全部为B和C基因型,主要为adw和adr血清型。14例血清抗-HBc和/或抗-HBs阳性样本中,13例样本发生了S蛋白氨基酸突变,其中8例B基因型较多发生Q101K/H、M103T/I、F134L、D144A突变,5例C基因型较多发生S114T/A、T118K/R、K141T、S143T突变;4例血清阴性样本中,均未发生S区蛋白位点突变。结论上海地区献血者存在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感染者,其血清病毒载量低,感染病毒全部为B和C基因型,主要为adw和adr血清型;其中大部分为隐匿性HBV感染,少数可能为窗口期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病毒多发生S蛋白氨基酸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情况、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S区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上海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7月使用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所作的常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二对半检测结果,以判断献血者HBV DNA+标本的感染状态,从中选择部分HBsAg-HBVDNA+的隐匿性HBV感染(0BI)标本作S区巢式PCR、克隆测序,基因分型和突变分析.结果 从250 37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筛查出197例HBsAg-HBV DNA+,包括OBI 172例(0.069%);经S区巢式PCR的47例OBI标本中,有17例扩增出S区:14例为C亚型、突变率为35.71%(5/14),3例为B亚型,有1例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S抗原的主要亲水区(MHR).结论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OBI携带率为0.069%,S抗原MHR区的突变可能是OBI发生的贡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为血液安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经Murex和科华HBsAg 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血液使用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对于MPX反应性标本,使用COBAS AmpliPrep/TaqMan进行核酸鉴别试验,同时使用罗氏ECL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进行乙肝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 2011年11月1日~2012年1月31日3个月共有献血者86 375人(次),其中有63 351人(次)为初次献血者,HBsAg反应性为1.04%,23 024人(次)为重复献血者,HBsAg反应性为0.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P0.05)。84 990份HBsAg、抗-HCV、抗-HIV1/2阴性血液进行MPX核酸检测,共发现52例(0.060%)HBV DNA阳性,均为低拷贝,含量为(20~200)IU/ml间,其中32例(0.051%)来自初次献血者,20例(0.087%)来自重复献血者,两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没有发现HCV RNA与HIV RNA阳性。结论重复献血者HBsAg反应性比率低于初次献血者;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60%,重复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与初次献血者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HBV核酸检测能够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 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我国无偿献血者采用速率法测定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合格标准从小于或等于40U/L提高到小于或等于50U/L的可行性,希望由此提高可无偿献血者的比例,缓解我国血液紧张的局面。方法2011年1~12月上海市集中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体检标本32280例,采用速率法进行ALT测定,按ALT≤40u/L、40u/L〈ALT≤50u/L ALT〉50u/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相应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I。T≤50U/L和ALT〉50U/L的标本中HBsAg与抗-HCV阳性的概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77,P〈0.05);(2)ALT≤50U/L较ALT〉50U/L的标本中HBsAg与抗:HCV阳性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11027,P〈o.05);(3)将采用速率法进行测定的ALT的合格标准从≤40UjI.提高到ALT≤50U/L不会提高ALT合格的标本中HBsAg和抗-HCV阳性的概率(u=0.79978,P〉0.05)。结论将ALT的合格标准从小于或等于40U/L提高到小于或等于50U/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保障血液安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是血液管理工作的目标,而阻断经输血传播HIV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我们探索了长三角跨省级行政区域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联合屏蔽研究.通过建立联合屏蔽机制,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依托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联合屏蔽并阻断其异地再次献血,提升了长三角地区阻断经输血传播HIV的水准.该模式的建立和运作为血液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血液安全的提升拓展了空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速冷冻盐液聚集洗涤法和快速冷冻法制备冰冻、解冻红细胞在冰冻、融化、洗涤后的质控指标,比较两种方法保存红细胞的差异。方法各取12例保养液为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ACD-B)的全血,于采血后6d内离心制成浓缩红细胞,使用ACP215型全自动密闭血液处理机,采用慢速冷冻盐液聚集洗涤法和快速冷冻法保存、洗涤红细胞,于融化后即刻、洗涤后即刻以及洗涤后24h分别取样测定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体外溶血及甘油含量。结果使用快速冷冻法保存、洗涤的红细胞,其红细胞回收率为(89.28±4.92)%,高于慢速冷冻盐液聚集洗涤法红细胞回收率(81.32±3.52)%;体外溶血超标,其他指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使用快速冷冻法保存、洗涤红细胞的红细胞回收率较高,但水浴温度需要控制,且其制剂目前无法提供,应借鉴其方法对慢速冷冻盐液聚集洗涤法进行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