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观测超声造影剂及超声辐照对TIMP-1 siRNA质粒转染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2只造模大鼠在第6周随机均分成3组,质粒组(P组)、质粒+造影剂及超声照射组(P+U组)、对照组。2d、6d及12d后各组分别随机取8只处死、取肝、肾、肺、脑、心肌组织快速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内TIMP-1 siRNA荧光表达;FQ—PCR测定肝组织TIMP-1 mRNA表达。 结果2d后,P组肝、肾、肺、脑、心肌组织内均有少量TIMP-1 siRNA绿色荧光表达,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U组肝组织内TIMP-1 siRNA荧光表达明显增强,较其它组织差异显著,P<0.001。P组及P+U组肝组织TIMP-1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P+U组降低较P组显著,P<0.001;P+U组6d时TIMP-1 mRNA表达量最低,后依次为48h、12d。 结论TIMP-1 siRNA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明显;超声造影剂及超声辐照能够明显增高基因转染效率,并有将基因载体靶向定位于肝组织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淀粉样蛋白(A1-4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AD患者87例(AD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cy、A1-42和TNF水平,同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AD组血清Hcy和TNF分别为(17.60±4.11)mol/l和(60.43±7.8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1-42为(37.42±10.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MMSE评分为(3.70±0.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Hcy浓度呈负相关(r=-0.455,P0.05),而与A1-42、TNF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Hcy和TNF表达明显升高,而A1-42表达明显降低,其中Hcy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定量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50例CA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PCT定量检测.免疫胶乳比浊法对其CRP进行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别计算其诊断CAP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根据CAP患者的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患者人院第1、4、7d血清PCT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PCT、CRP及全血WBC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CAP的灵敏度上,PCT(0.93)与CRP(0.87)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0.93)与WBC(0.67)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CAP的特异性上,PCT(0.96)与CRP(0.88)和WBC(0.9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4、7d血清PCT水平与好转组比较,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是诊断CAP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且血清PCT浓度高低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调查当前河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变化情况, 并对 HCV 基因型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HCV 基因分型采用 Core 和(或)NS5B 测序进化树分型, 单变量和多变量方法分析 HCV 基因型分布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 7 种基因型:1b(58.6 %)、2a(15.7 %)、 6a(13.8 %)、3a(7.5 %)、3b(2.8 %)、1a(0.8 %)、2b(0.8 %)。356 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logistic 回归模型 显示,1b 型与输血或血制品感染途径相关(OR = 2.22,P = 0.009),6a 型与吸毒感染途径相关(OR = 3.18,P = 0.009); 1b 型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OR = 1.02,P = 0.023),而 6a 型多见于 40 岁及以下患者(OR = 0.97,P = 0.029)。结论: HCV 基因型分布变化反映了传播途径的转变,现阶段河南地区 HCV 1b 型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6a 型有增长趋势且 多见于 40 岁及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建立卡马西平(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60).正常对照组每d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以CBZ灌胃,剂量由600 mg/kg始,每5 d增加200 mg/kg,至1 200 mg/kg维持,共计灌胃120 d,然后停用CBZ,继续观察30d.模型组于给药第30 d、60 d、90 d、120 d及停药30 d后各取大鼠12只测肝功能指标,然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状态良好,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差,肝细胞弥漫性水肿、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萎缩、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浅表溃疡;肝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断裂,线粒体面积增大,密度下降,脂肪滴面积增加;血清AST、ALT、ALP活性升高,ALB含量下降(P<0.05).结论: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6.
复康片拮抗卡马西平肝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康片保护卡马西平(CBZ)所致大鼠肝脏功能与结构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CBZ造摸,并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康片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实验第30天,开始用中药灌胃。实验第90天,断颈处死所有大鼠,检验血清天门冬氨畦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氯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取肝脏病理组织进行检查,电镜下观察肝细胞核及其线粒体面积、密度,脂肪滴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复康片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AST显著降低、ALT下降,ALB明显升高、肝细胞脂肪漓的面积明显缩小;中药高剂量姐ALB也明显升高。结论:复康片通过降低AST、ALT、ALP,升高ALB,修复细胞板膜结构及线粒体形态,减轻核周水肿,保护肝功能及组织结构,从而减缓CBZ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P73在肝癌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GP73含量,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平行测定血清AFP,比较两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GP73与肝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GP73检查的灵敏度为60.0%,AFP灵敏度为90.0%,特异度分别为85.0%和90.0%,AFP灵敏度比GP73灵敏度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与肝硬化、血管浸润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存在关联,r值分别为0.25、0.28、0.26(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等无关,r值分别为:0.12、0.28、0.28(P>0.05)。结论:GP73在肝癌与肝硬化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GP73表达可能与肿瘤负荷和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目前传播的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菌种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型分布与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22个省市171例麻风患者皮损组织样本,采用巢式PCR扩增麻风分枝杆菌特异16S rRNA保守片段,并对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经BLAST进行序列比对;采用PCR产物限制性酶切基因多态性方法对麻风分枝杆菌进行SNP分型。结果 171例标本扩增片段与来自巴西的麻风分枝杆菌Br4923相似性达99%,均为M.leprae,未检出M.lepromatosis。在85例SNP分型标本中,SNP3型、SNP1型和SNP2型分别占78.8%(67/85)、20%(17/85)和1.2%(1/85),未检出SNP4型。130例16S rRNA序列存在C251T位碱基变异,不同临床型别标本中16S rRNA序列突变及SNP型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S rRNA基因C251T突变与麻风分枝杆菌菌株的SNP分型有一定的关联,存在突变的菌株多为SNP3型,少见SNP1型,未见SNP2型;不同地区的SNP型别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陆地区的SNP3型菌株分布率97.1%(34/35)显著高于沿海66%(33/50)(χ~2=11.96,P0.01)。不同地区的16S rRNA序列突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内陆地区的16S rRNA突变率94.8%(92/97)显著高于沿海51.4%(38/74)(χ~2=43.56,P0.01)。结论麻风分枝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突变C251T与SNP分型有关,可提示不同基因型麻风分枝杆菌的地理分布。未发现麻风分枝杆菌M.lepromatosis菌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护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对照组在基础常规治疗上加重组干扰素α-2α50×106 U,肌肉注射,每两日1次。8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IV型胶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回声、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有减轻,但治疗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能抑制肝炎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对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针灸对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可以使其降低的血细胞在近期内有所增高。现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35例,男19例,女16例;均属已确诊并住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针灸前连续2次查白细胞均低于4.0×109/L,针灸前终止化疗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