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境内(1998—2019)年新报告的缅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随访管理现状,为政府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1998年至2019年底累计发现的1 075例缅籍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在随访管理、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ART)等艾滋病相关管理现况。结果 (1998—2019)年保山市累计报告缅籍HIV/AIDS 1 075例,呈快速上升趋势。当前随访比例为22.3%,CD_4^+检测比例为24.8%,ART比例为8.9%,均低于保山本地HIV/AI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曾经做过1次或以上检查者占44.7%;曾接受过ART的占16.6%,ART脱失率达42.1%,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为57.5%,配偶检出阳性率为38.3%。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治疗情况、样本来源对随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缅籍HIV/AIDS随访比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以及ART比例均较低,配偶检出阳性率较高,随访管理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随访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和评价保山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AIDS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流行状况,为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保山市2012—2014年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保山市MSM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0%、98.0%和70.0%。安全套使用率:过去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率66.3%,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为66.4%;异性性行为以"在婚"者占比最高60.0%(66/110)。最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63.3%;HIV感染率平均为6.7%,重阳率75.0%。结论 2012—2014年保山市MSM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不稳定,知晓与行为有差距;坚持使用安全套占比和最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占比总体不高,需加大干预力度,提升干预效果,促进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施甸县内跨境婚姻人群特征、人群空间分布及艾滋病感染现状进行分析,为当地针对该类人群进行艾滋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跨境婚姻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夫妻双方一般人口学信息、HIV检测情况等。对人口学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对人群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并分析人群HIV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跨境婚姻夫妻1 149对,其中外籍配偶与中国籍配偶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原籍婚姻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01)。跨境婚姻人群总体呈全县范围内弥散分布,县城及其周边乡镇分布稍多,但不存在明显聚集。共发现HIV阳性病例20例,感染途径均为异性性传播,病例亦未形成空间聚集。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职业均为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有70%的病例有过非婚异性性接触史,且此类情况在夫妻双方间均存在。结论施甸县跨境婚姻人群和HIV阳性病例均尚未形成明显空间聚集,婚外异性性接触为其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持续关注,重点防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和类型医院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病例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保山市2016年报告的乙肝病例(含外地报告但现住址在保山市)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例报告资料以及谷丙转氨酶(ALT)、乙肝核心抗体-IgM(HBcAb-IgM)等血清学监测数据。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报告的HBsAg携带者、未分型、ALT异常、ALT>P75和未检测HBcAb-IgM的病例数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4.623、885.244、489.321、560.361、1 124.17,均P<0.01)。 对于上述比较的各项指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报告的病例数高于其他类型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875、309.754、359.044、473.882、332.055,均P<0.01)。 结论 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报告的乙肝病例较多,但错误报告的病例也较多。县级综合医院和卫生院是病例核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保山市隆阳区城市居民、农民居民和吸毒人群(IDU)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丙肝防治知识咨询和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宣传材料的发放,对IDU开展专题讲座和行为干预等;干预前后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从20.6%和1.9%提高到64.7%和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群(IDU)干预前后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0.0%和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危险因素中9个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行为干预等宣传教育方式,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多数危险行为短期未得到改变,应加大丙肝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部与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行为。方法 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对云南省东、西部地区的在校青年学生做现况调查。调查表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获得相关服务等情况。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保山市和曲靖市各调查青年学生800人,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61.88%和53.38%,其中保山市高中/中专生艾滋病知晓率(60.00%)显著高于曲靖市(47.00%)(2=10.637,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OR=1.402)、知识来源于网络(OR=1.608)和免费宣传材料(OR=1.732)是知晓艾滋病的促进因素;男性(OR=0.715)、最近一年未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OR=0.582)是艾滋病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保山市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19.231.809)岁]高于曲靖市[(17.532.1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8,P0.01);保山市性行为发生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3.75%和53.64%,曲靖市为7.50%和20.00%,其中保山市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3.04%)高于曲靖市(12.77%)(2=8.554,P=0.003);最近一年艾滋病的宣传服务保山市的接受率(61.38%)高于曲靖市(56.25%)(2=4.337,P=0.037);保山市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艾滋病检测率(32.73%)显著高于曲靖市(13.33%)(2=21.750,P0.001)。结论 云南省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并未因为经济较西部更发达而一定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现住址为云南省保山市的缅籍人员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保山市针对缅籍人员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得保山市(1998—2019)年报告的缅籍HIV/AIDS病例信息,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AIDS病例共计1 07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占86.8%,AIDS病人占13.2%;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腾冲市(76.1%),其次为隆阳区(10.0%);男女比例为1.2∶1;年龄以(20~39)岁(78.0%)为主;农民(81.4%)居多;已婚有配偶(59.1%)为主;89.3%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78.0%)为主;样本来源主要为被动筛查检测(35.0%)、其他就诊者检测(20.1%)、孕产期检查(11.7%)和涉外婚姻家庭检测(6.7%)。结论保山市缅籍HIV/ADIS疫情逐年加重,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并加强对阳性者的随访管理,减少缅籍艾滋病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2015—2020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趋势和总体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晚发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 月6年现住址为保山市且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对晚发现比例趋势水平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保山市2015—2020年共报告现住址感染者/病人2 111例,平均年龄为(42.05±13.75)岁,其中87.7%为汉族,87.0%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2%为已婚,79.8%为农民,异性性传播比例最高,为89.1%。6年总的晚发现病例746例,晚发现比例35.3%,晚发现比例未呈现下降趋势(t=-0.300,P=0.803)。44.9%晚发现为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不同样本来源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73,95%CI:1.122~1.680),相对于20岁以下年龄组,年龄为30~39岁(OR=3.043,95%CI:1.247~7.426),40~49岁(OR=4.606,95%CI:1.897~11.186),50岁以上(OR=4.596,95%CI:1.892~11.167),相对于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OR=1.952,95%CI:1.011~3.767),母婴传播(OR=7.163,95%CI:2.147~23.901),相对于婚前检查人群,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OR=2.884,95%CI:1.468~5.668)是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保山市晚发现比例依然较高,且无下降趋势,应根据晚发现的人群特点,制定精准的扩大检测策略,持续强化早检测各项措施的落实,巩固“3个90%”艾滋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毒(HCV)抗体阳转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7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MMT有丙肝检测记录且第一次HCV抗体阴性的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CV抗体检测,分析抗体阳转情况及影响因素。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MMT吸毒人群HCV抗体累计阳转率17.00%(34/200),观察人年发病密度为30.36%(34/112);HCV抗体阳转者和未阳转者丙肝知晓率分别为70.59%(24/34)和52.40%(87/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76,P=0.0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行为(OR=1.807,95%CI:1.000~2.460,P=0.001)和嗜酒(OR=2.749,95%CI:1.181~6.398,P=0.019)是HCV抗体阳转的促进因素。结论 MMT吸毒人群HCV抗体阳转率高,阳转时间短,要加强注射吸毒者和嗜酒吸毒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