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现住址为云南省保山市的缅籍人员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保山市针对缅籍人员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得保山市(1998—2019)年报告的缅籍HIV/AIDS病例信息,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AIDS病例共计1 07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占86.8%,AIDS病人占13.2%;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腾冲市(76.1%),其次为隆阳区(10.0%);男女比例为1.2∶1;年龄以(20~39)岁(78.0%)为主;农民(81.4%)居多;已婚有配偶(59.1%)为主;89.3%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78.0%)为主;样本来源主要为被动筛查检测(35.0%)、其他就诊者检测(20.1%)、孕产期检查(11.7%)和涉外婚姻家庭检测(6.7%)。结论保山市缅籍HIV/ADIS疫情逐年加重,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并加强对阳性者的随访管理,减少缅籍艾滋病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前后不安全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组ART者治疗前后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对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中988例ART前后1年内分别有70例(7.09%)和147例(14.88%)自述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T前后HIV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者(MSM)和注射吸毒者,较异性性传播者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无配偶者,配偶HIV感染状况为阳性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入组时CD4~+T细胞200 cell/μL组,CD4~+T细胞500 cell/μL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倾向于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与ART前3个月相比,ART 7~9个月(OR=1.91; 95%CI:1.44~2.37,P0.05)和10~12个月(OR=2.07; 95%CI:1.71~2.55,P0.05)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CD4分层分析发现350 cell/μL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高于350 cell/μL人群。结论 HIV/AIDS患者接受ART后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和随访时还需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4年玉溪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率和及时率及其影响因素,找出玉溪市推行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玉溪市本地区385例新发现HIV/AIDS初筛检测完成后,确证检测不及时率为7.53%(29/385),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不及时率为17.66%(68/385),5.97%(23/385)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ART)不及时率为31%(186/385),27.28%(105/385)未进行ART,一站式服务完成时间在10个工作日内的85例,一站式服务及时率为22.08%。从HIV/AIDS病例初筛至确证不及时率情况来看,性传播人群高于吸毒传播人群(P0.05);从HIV/AIDS病例确证至CD4+T淋巴细胞检测不及时率情况来看,大于50岁人群高于50岁以下人群,务农人群高于非农人群,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人群高于VCT及其他人群(P均0.05);从HIV/AIDS病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至ART不及时率情况来看,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人群高于VCT及其他人群(P0.05)。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等多种因素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及时率。结论必须加强对性传播及医疗机构来源HIV/AIDS的管理,增加人力、设备配置以加强随访、检测能力,推动新报告的HIV/AIDS及时转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确保完成"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与其基线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 DNA)的关系。方法对准备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69例进行基线CD_4^+T淋巴细胞、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1.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 DNA显著高于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P<0.05);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低于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血清直接胆红素(DBI)、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球蛋白(Gl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AST,HBV DNA,Alb,PT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344,-0.35,0.333,P<0.05)。结论随着患者AIDS病情进展,HIV/HBV合并感染者的HBV DNA复制水平增高,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赣州市HIV/AIDS患者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其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入选的564例HIV/AIDS病例首次血液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ont)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564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56.00(277.75)个/μl,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个/μL者占35.28%,201~350个/μL者占32.09%,351~500个/μL者占18.26%,500个/μL者占14.36%。不同性别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样本来源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州市多数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偏低,HIV感染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已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中老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的基线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其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影响中老年HIV/AIDS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 659例中老年HIV/AID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199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根据是否发生艾滋病相关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269例)和非死亡组(2 390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老年HIV/AIDS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男性比例(11.66%)高于女性组(6.29%)(P0.01);WHO临床分期为Ⅳ期、Ⅲ期的病死率分别为12.81%和9.95%,明显高于Ⅱ期(5.71%)和Ⅰ期(4.25%)(P0.01);基线CD4~+T淋巴细胞小于50/mm~3组的病死率达到16.36%,明显高于51~250/mm~3组(8.28%)和大于250/mm~3组(3.90%)(P0.01);开始ART前的3个月内合并结核病以外的机会性感染组的病死率(13.10%)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6.58%)(P0.01);ART前1年内是否有结核病、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传播途径的病死率均无差别(P0.05);HBs Ag阳性组和阴性组、Anti HC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肌酐、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高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的总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低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的基线HIVRNA、尿素氮、总胆固醇、血清淀粉酶和总胆红素与非死亡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90,95%CI为1.27~2.83,P0.01)、WHO临床分期(OR=1.26,95%CI为1.09~1.46,P0.01)、基线CD4~+T淋巴细胞(OR=0.70,95%CI为0.54~0.90,P0.01)和血红蛋白(OR=0.99,95%CI为0.98~1.00,P0.01)是影响中老年HIV/AIDS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50岁以上的已接受ART的中老年HIV/AIDS患者,性别、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和血红蛋白是影响其长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一线抗病毒治疗耐药的HIV/AIDS患者,更换为二线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2011)年所有耐药的HIV/AIDS患者,动态监测更换二线方案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CD_8~+8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共1 942例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其中22例出现耐药,耐药率为1.1%。22例患者更换二线方案0.5年、1年、2年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从换药前的176个/μl分别上升至231个/μl(P0.05)、265个/μl(P0.05)、285个/μl(P0.05)。换药半年患者CD_8~+8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从换药前的818个/μl升至1 025个/μl(P0.05)。换药前患者病毒载量中位数为1×104拷贝/ml,换药后1年、2年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ml的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68.2%、90.9%。换药后8例(36.4%)出现毒副反应,其中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高脂血症,2例出现肾毒性。结论艾滋病耐药患者更换二线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疗效显著,但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CD4~+ T细胞中CD25和CD8~+ T细胞中CD2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25表达率和CD8+ T细胞中CD28表达率在HIV/AI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染色技术检测35例HIV/AIDS患者CD4+ T细胞中CD25表达和CD8+ T细胞中CD28的表达,以41名健康体检人员做对照。结果HIV/AID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CD4+ T细胞中CD25表达率(27.51±4.23)%,(44.41±9.17)%,CD4+25+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2.00±1.42)%,(16.62±4.60)%,CD4+25-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16±3.37)%,(21.03±6.19)%,CD8+ T细胞中CD28中的表达率(25.12±6.33)%,(44.24±8.61)%,CD8+28-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36.85±8.98)%,(13.33±4.58)%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8+ 28+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12.31±4.14)%,(10.51±3.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V/AIDS患者CD25在CD4+ T细胞与CD28在CD8+ T细胞的表达率降低可能与HIV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缺陷有关,CD8+ CD28- T细胞的增加有助于促进HIV/AIDS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997-2018年临夏州深度贫困县区HIV/AIDS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截至2018年12月31日病例报告历史卡片,筛选出现住址为临夏州深度贫困县区的HIV/AIDS并整理出随访结局数据,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665例HIV/AIDS中,83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均生存时间为187.15(95%CI:171.87~202.42)个月,12、60、120、18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83.2%、77.0%、6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诊断时的年龄(≥31岁vs.≤30:HR=1.56,95%CI:0.869~2.8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vs.初中及以下:HR=0.40,95%CI:0.22~0.74)、发现途径(通过医疗机构入院就诊、术前、受血/血制品前检测发现vs.其他:HR=0.43,95%CI:0.27~0.79)、首次检测CD4淋巴细胞(CD4)值(未检测vs.≥350个/μL:HR=7.79,95%CI:3.07~19.7,350个/μL vs.≥350个/μL:HR=5.07,95%CI:1.91~13.43)、抗病毒治疗(ART)(未接受ART vs.接受ART:HR=12.02,95%CI:9.86~14.65)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更高。结论诊断时的年龄、文化程度、发现途径、确诊时的CD4水平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影响临夏州深度贫困地区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动员已发现病例开展CD4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联合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110例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RNA载量检测,采用微波治疗1周后外涂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治疗,每4周复诊一次,如有复发重复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4个月的随访。结果在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HIV患者中,20周时的治愈率为89.55%(60/67),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患者治愈率为72.09%(31/43)。结论 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治疗后易复发,在CD4+T细胞数量≥350×106/L患者中,微波结合咪喹莫特乳膏外涂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遵义市1995-2014年HIV/AIDS患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995-2014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遵义市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死亡相关资料,计算死亡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遵义市共报告HIV/AIDS患者2 748例,死亡620例(22.56%),年龄中位数为39岁,男性占71.77%,农民占35.91%,已婚有配偶者占49.84%,45.00%为初中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6 584.84人年,死亡率为9.48/100人年。2004年死亡率达到29.66/100人年,2005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从2006年的0.60%增加到2014年的36.64%,随着治疗比例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至2014年的7.75/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遵义市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但今后仍需继续扩大监测和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以降低HIV/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感染途径、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检测CD4~+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广泛应用时代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RD患者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发病诱因、疾病诊断、免疫功能等。结果 79.20%的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程超过10年,约86.50%患者腹泻病程大于3个月,65.60%的患者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腹泻。3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50~350/μL,3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350/μL。结论 HAART时代,HRD患者HIV感染史长,以肠道免疫损伤、菌群异位等非感染性慢性腹泻临床常见,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腹泻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桐乡市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利用目前我国的晚发现定义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桐乡市报告至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HIV/AIDS病例数据资料,描述统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低于200个/μL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生存状态有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Log Rank、Breslow和Tarone-Ware三种检验方法分析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生存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别,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05-2019年桐乡市累计报告HIV病例531例,首次随访检测CD4~+T淋巴细胞503例。其中,晚发现患者128例,平均年龄(47.32±12.63)岁,以小学及以下文化、异性传播、已婚有配偶及非浙江省户籍的男性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治疗、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感染途径,是检测CD4~+T淋巴细胞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治疗组的死亡风险高于治疗组(95%CI:7.818~356.526),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水平50个/μL组死亡风险高于50~200个/μL组(95%CI:1.843~61.030)。病例报告来源于术前检测(95%CI:0.005~0.641)、其他体检人群检测(95%CI:0.121~0.016)为保护因素。未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60.137±19.092)个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151.470±5.0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桐乡市2005-2019年晚发现比例低于平均水平,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应进一步扩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主动检测,提高检测力度,提早发现HIV感染者并积极纳入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峨山县(1998~2016)年HIV抗体检测情况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艾滋病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峨山县(1998~2016)年HIV/AIDS新报告病例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6)年,共监测各类人群HIV抗体148 653人次,累计报告HIV抗体阳性161人次,HIV抗体总检出率0.11%,以阳性者配偶或子女检测、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三类人群最高,分别为:8.53%、7.48%、2.73%。累计报告HIV/AIDS 149例,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0.60%),性别比为1.57∶1,职业以农民为主(65.77%),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低学历为主(70.47%)。结论峨山县艾滋病疫情虽然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是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社会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接受ART的20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并分析其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2例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平均SSRS得分为(27.02±7.67)分,低于国内常模数据(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居住地、月收入,以及是否参加AIDS健康教育活动、是否知晓AIDS免费自愿监测、是否告知他人疾病情况的HIV/AIDS患者的SS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居住情况、月收入和是否参加AIDS健康教育活动是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202例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偏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居住情况、月收入和是否参加AIDS健康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300例HIV/AIDS患者中CMV DNA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CMV阳性患者中,有18例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占CMV阳性者的69.23%。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CMV感染率明显升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42,P<0.05)。不同性别间CM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824)。年龄越小,CMV阳性率越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93,P=0.042)。结论:在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应加强CMV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探索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收集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背景资料,对住院患者的体液、可疑皮损等进行取材,显微镜镜检阳性后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9.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4.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6%)、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及克柔假丝酵母菌(5.9%),其他还有马尔尼菲篮状(2.9%)及新型隐球菌(1.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示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20.6%,其次是伊曲康唑(14.7%)和伏立康唑(13.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深部真菌感染组合并肿瘤、结核及尖锐湿疣较无深部真菌感染组高,且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未接受HAART治疗、CD_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l、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患者的感染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本地区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B敏感。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CD_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l及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更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且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易合并结核、肿瘤及尖锐湿疣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峨山县1998-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8-2013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中HIV/AIDS的疫情资料,分析全县艾滋病疫情特征。结果 1998-2013年峨山县共报告HIV/AIDS 106例,平均年龄(37.3±12.1)岁;男性为主占60.4%;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61例占57.5%;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学历43例占40.6%;传播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88例占83.0%;样本来源主要为临床医疗机构69.8%,其次为检测咨询13.2%和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11.3%。结论峨山县是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HIV流行有向大众人群和家庭内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HIV/AIDS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老年HIV/AIDS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免疫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 99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9.55岁;农民、退休人员共占66.67%;83.84%为已婚;异性传播占89.90%;配偶HIV阳性率为45.45%;HIV确诊至入院时间3月64例(64.65%);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205.97cells/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 56例(56.57%)。合并机会性感染60例(60.61%),以肺部感染31例(31.31%)、结核病16例(16.16%)居多。合并非霍杰金淋巴瘤3例(3.03%)。合并慢性疾病33例(33.33%),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16.16%)、高血压病11例(11.11%)居多。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好转出院89例(89.90%)。老年HIV/AIDS住院患者病死率为6.06%,高于同期住院其他年龄组患者3.51%的病死率。结论老年男性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晚发现和合并疾病是导致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积极内科治疗和及时HAART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某区HIV/AIDS 69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HⅣ/AIDS流行特征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区HⅣ/AIDS 69例疫情报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区CDC性病科艾滋病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某区HIV/AIDS发现人数近年来逐年上升;疫情主要从医疗机构中发现(69.57%);HIV/AIDS人群以外地户籍民工(68.12%)和无业人员为主;以21~40岁男性发病数居多(66.67%),以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50.72%);HIV/AIDS失访率为52.17%,目前在访的37.68%;死亡率10.15%;转化成AIDS的20.29%;配偶感染率为25.00%。结论医疗机构是艾滋病疫情发现的主要途径,在医疗机构实施扩大的HIV咨询检测策略,可以及早发现普通人群中的HIV/AID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