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康复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并与传统平衡训练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外伤恢复期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临床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VR技术的平衡训练,包括拼图、踩鼹鼠和花园采摘三个项目,共30min,每周6次;对照组给予同等时间的传统平衡训练。于训练前(治疗前)和训练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平衡测试仪对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①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BS评分分别为(46.57±1.82)和(42.79±2.2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38.34±2.54)和(39.22±2.86)分]有显著改善(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姿势控制能力方面,实验组治疗后的压力中心(COP)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幅度标准差分别为(2.59±0.86)和(2.35±0.88),COP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平均速度分别为(5.02±1.03)和(3.44±0.62)mm/s,COP运动长度为(176.73±55.38)mm,COP运动面积为(109.31±65.77)mm2,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VR技术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且效果优于传统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2.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的步态功能、平衡功能、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1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分级评定患者肌张力,使用步态分析评定患者步态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步态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步态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Motomed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 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