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两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2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口服试验与参比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各10 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莫沙必利的药物浓度,计算两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试验与参比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AUC0-t分别为117.64 36.88,113.33±41.11μg·h·L-1,Cmax分别为67.27±27.27,62.67±25.68μg·L-1,tmax分别为0.50±O.23,0.75±0.31 h。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6±24.7)%。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但试验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达峰更快。  相似文献   
2.
李才正  苗佳 《华西医学》2012,(7):988-991
阿司匹林是临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其治疗作用随剂量不同而不同,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等。随着对该药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又发现了阿司匹林的一些新应用,包括癌症预防、糖尿病防治、缓解白内障等,但这些新应用尚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才能得以推广。现主要针对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氟罗沙星苗佳综述梁德荣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氟罗沙星(fler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公司1993年研究开发的三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1992年首先在瑞士上市、商品名Ouinodis[1],1993年日本上市、商品名Megalo...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阿立哌唑血浆药物浓度的HPLC-UV检测法,研究国产阿立哌唑片的人体药动学。方法:12例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0mg国产阿立哌唑片,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阿立哌唑浓度,用DAS1.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为(108.4±22.5)μg·L~(-1),T_(max)为(4.9±0.7)h,AUC_(0-192h)为(5748.2±874.5)μg·h·L~(-1),t_(1/2)β为(107.43±29.03)h,Cl/F和V/F分别为(3.56±0.55)L·h~(-1)和(261.6±49.1)L。结论:国产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男女单剂量口服阿立哌唑后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氯雷他定浓度的方法,研究氯雷他定的片剂及胶囊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3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三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单剂po受试制剂氯雷他定片剂和胶囊及参比片剂各40 mg后,HPLC测定血浆中氯雷他定的浓度,运用3p97程序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氯雷他定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受试片剂和胶囊及参比片剂的AUC0-12分别为147.00±102.75、135.41±94.24、139.76±94.76 ng.ml-1.h,Cmax分别为68.20±37.47、57.52±39.17、66.49±41.41 ng.ml-1,Tmax分别为0.78±0.22、0.98±0.24、0.98±0.37 h。受试片剂与参比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0.0%±40.0%,胶囊为98%±23%。结论结果显示,受试氯雷他定片剂及胶囊与参比制剂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阿立哌唑血浆药物浓度的HPLC-UV检测法,研究国产阿立哌唑片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多剂量口服国产阿立哌唑片20mg,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阿立哌唑浓度,用DAS1.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多次口服阿立哌唑片共14 d达稳态,稳态血药浓度期间给药后(4.0±0.9)h达到峰浓度(480.3±126.2)μg.L-1,AUC0-360 h为(38166.6±13241.2)μg.h.L-1,t1/2β为(91.0±21.1)h,CL/F和V/F分别为(0.62±0.36)L.h-1和(60.9±43.7)L。结论:国产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点.方法:筛选健康受试者12名,单次及多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用DASver1.0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单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47±0.09 h,Cmax为13.71±1.81 mg/L,AUC0-t为24.60±4.15 mgh/L,T1/2为1.46±0.64 h.Q 12 h静滴帕珠沙星500 mg连续5日,第2、3、4、5日晨测得的谷浓度分别为0.13、0.16、0.17、0.14 mg/L,提示血药浓度已达稳态.末剂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48±0.10 h,Cmax为15.41±1.67 mg/L,AUC0-t为28.42±4.90 mg*h/L,T1/2为1.33±0.49 h,(Css)av为2.34±0.43 mg/L,DF为99.48±0.38%,以上参数与单次给药比较除Cmax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累积系数小,说明本品多次给药无体内蓄积.女性和男性受试者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本品对临床大多数常见致病菌的AUC0~24 h/MIC> 100且Cmax/MIC>8.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500 mg Q 12 h静滴,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可作为临床应用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苗佳  梁德荣 《华西医学》1997,12(2):148-151
本文采用感炎泰片治疗感冒患者43例,其中20例与录利诺片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对照组与对照治疗感冒的显效率分别为90%与85%(P〉0.05),有效率均为100%;开放试验组的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100%。随机对照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与15%(P〉0.05),主要表现为轻度嗜睡,恶心,勿需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01年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排除同一病人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重复菌株,共收集2001年1月至12月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853株,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纸片药敏试验,按NCCLS2000年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28%和57%,示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接近50%或达50%以上;阴沟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增高至2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17%和87%,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也日趋严重,故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动态,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浓度,研究比阿培南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24名健康志愿者分组接受单次(150、300、600 mg)静脉滴注比阿培南,应用RP-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受试者静注单剂量低、中、高比阿培南的t1/2β分别为2.13±1.58、1.23±0.17、1.21±0.16 h,Tmax分别为0.86±0.68、0.68±0.05、0.68±0.05 h,Cmax分别为7.75±2.69、17.67±2.62、33.31±7.14 mg·L-1,AUC(0-t)分别为12.66±2.74、26.79±3.74、50.50±7.77 mg·h·L-1.结论 注射用比阿培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特征,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