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国际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RED)显示,在过去的40年中,自然灾害中的绝对受伤数量和病死率显著增加,其致死人数在全球所有与灾害有关导致的死亡中占86%~([1-2])。大规模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的突然爆发,往往导致大量受灾民众发生严重的致残性损伤,截肢是已记录的地震后需要与健康相关康复的主要类型之一~([1-5])。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致残人员达5756人,肢体残疾占91.33%,地震致残者核心需求满足低,长远需求与供给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008年汶川地震截肢伤员返回社区10年间经历的问题、困难和障碍体验,为制订长期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22名参与者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用质性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  对汶川地震截肢伤员10年生活经历的探索提炼出4个核心主题:(1)幻肢残端痛:千方百计难逾越;(2)使用假肢:蹒跚学步显尴尬;(3)面对社会:局限与艰辛;(4)面向未来:要重新站起来。
  结论  汶川地震下肢截肢伤员在适应环境变化时的整体康复需求值得关注。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社区康复护理计划,以利其重新适应、融入家庭和社区生活;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为伤员提供多种资源,协调、沟通,推动伤员做好独立生活及就业计划,使他们享有尊严和平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