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襞微循环观测辅助诊断的初步研究胡金麟*田牛*刘凤英*宋欣*李向红*规范化的甲襞、球结膜、舌、口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观测方法标志着我国临床微循环的研究与应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临床微循环观测结果的数学公式表达,促进了...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及膜微粘度。结果表明,红细胞可变形能力明显降低,膜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及膜微粘度明显增加,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可能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不能直接观测病人内部器官微循环改变的条件下,应用模糊聚类的理论和方法,对主要常见病有意义的的甲襞微循环改变进行聚类,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结果,提出了主要常见病有意义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群。在改变群中任意提出3、4、5、6、7、8项改变指标,形成改变组合,一种组合重复出现二次以上的重复率,随组合改变指标数的增多而减少(70.36%~4.36%)。将改变群分成重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二类,从每类中提出三项形成组合,重复率仅为0.34%。说明组合方式的影响十分巨大。经过反复探索、大量实践,有可能找出对疾病的符合率较高、漏诊率较低、误诊率较小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中风洞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甲襞微循环中输入枝→袢顶→输出枝这样一段通路的流动规律。按照各种正常及异常的甲襞管袢构型,用有机玻璃管自制成各种模型。在输入枝,输出枝,袢顶等处打测压孔,每一测压面上取管袢内缘、轴心及外缘三点,测量了水通过各种模型时压力和速度曲线随流量改变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5.
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的应急观测方法是在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加权积分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保留权值为4、3的指标,同时观察血管清晰度和红细胞聚集二项指标而形成。同时提供其应急观测积分表、异常分度积分值、诊断标准,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其可以反映绝大部分流态类指标和大部分形态类指标及重要的袢周改变,没有丢失微循环重度异常的信息,保证了重度异常诊断的正确。但在大致正常、轻度异常和中度异常的诊断中应急方法部有判重的倾向,说明应急方法漏掉了一些信息,不能全面地了解微循环的改变,造成了判重的倾向。因此应急方法不能代替常规方法,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1 2h发现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说明在缺血、缺氧情况下 ,三磷腺苷减少及一些化学因子的释放促使了这种改变 ,长时间的再灌注会起到修复作用。随着切变率的增加 ,同组实验组中DI的测量值均呈指数函数递增 ,对此建立该模型下的数学方程 :φ =a +b×e[-c(x-x0 ) ] ;同时对同一切变率不同实验组的RBC变形性也做了研究 ,发现DI变化不仅与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而且与RBC自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复制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30min组、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组、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ILIB组。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纤维呈阶段性收缩、间质水肿、线粒体轻度肿胀、间质可见闭塞的毛细血管;心肌缺血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浆水肿、线粒体水肿、血管扩张、血管结构破坏、血管内可见白细胞镶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线粒体水肿不明显、肌浆水肿较轻、心肌间质可见轻度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缺血再灌注+ILIB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无肿胀、间质毛细血管内可见红细胞、无毛细血管内白细胞镶嵌现象、毛细血管管腔通畅、血管壁较完整。结论:IL-IB可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和诱发急性高血压大鼠脑内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功能变化。 方法:选择神经纤维集中的胼胝体实验。分别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与对照大鼠、诱发急性高血压与对照S-D大鼠脑胼胝体内定位注射FITC标记葡萄糖酐(FITC labeled dextran,FD)。在相距一定距离的胼胝体内定位微透析,收集并测量不 同时间点流出液的荧光强度,绘成荧光强度-时间曲线。对比分析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物质传递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透析部位荧光强度-时间曲线开始上升的时间、到达平均最高值时间均晚于对照组,提示SHR FD在胼胝体中从注射点到透析采样点的传递速度降低。诱发急性高血压组曲线上升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曲线上升段斜率低于对照组,曲线下降快,峰值维持时间短。 结论:SHR某些物质在胼胝体区域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内传递的速度降低;急性高血压脑水肿时,胼胝体区域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目标性传递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反映血液流变特性的诸多指标中,全血粘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己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开展。由于国内外测量粘度的仪器较多,性能不一,给测量结果带来一定误差。我们利用最常用的锥板式和圆筒式粘度计对全血粘度进行了对比测量,提出了全血粘度测量的质量控制标准,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