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株增殖及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Lewis肺癌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塞来昔布用药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12只C57BL/6小鼠皮下,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用药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 mg/kg,24 d后处死,计算抑瘤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同时酶联免疫检测小鼠血清中MMP-9浓度。结果: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P<0.05)。20μmol/L塞来昔布组细胞迁移速度(0.37±0.03)μm/h明显减慢,与对照组(3.17±0.22)μm/h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实验显示,塞来昔布具有明显的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增殖的作用,同时能抑制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降低血清MMP-9浓度。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显著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且对Lewis肺癌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GFβ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及MVD值,分析TGFβ1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98例大肠癌中,TGFβ1阳性37例(37.8%),VEGF阳性36例(36.7%),MVD为19~139.8,平均值为48.7±21.8。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VEGF表达、MVD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TGFβ1是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可直接或通过VEGF间接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1985~1995年共为121例食管癌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其中食管切除术100例,转流术12例,单纯探查9例。切除组中食管次全切除、胃(83/100)或结肠(2/100)_残食管颈部吻合术85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15例(弓上7例、弓下8例)。82%(7/85)伴发颈部吻合口瘘,均行保守治疗治愈。15例胸内吻合者术后均有消化道症状,而颈部吻合者只有247%(21/85)有消化道症状。作者认为: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重建更符合肿瘤广泛切除的治疗原则,也接近食管的生理功能与解剖要求,减轻了术后以反流为主的消化道症状。手术操作方便,便于处理与吻合口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陈克能,杨国梁,谢伟,袁宏银,解云涛,胡名柏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经典术式为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弓上/弓下)。该术式切除食管的长度有限,局部复发率较高,一旦发生吻合口瘘预后甚差,死亡率高达...  相似文献   
5.
8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COX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 12个可能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因素 ,通过计算机 COX模型对 8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远处转移、局部复发、肿瘤原发部位及 Duke’s分期。因此 ,要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必须减少远处转移及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30例健康对照和 40例大肠癌病人术前、术后第 1、9天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血浆中 TNF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 ,大肠癌患者术前 CD3+、CD4 +、CD4 + /CD8+明显低于健康人 ,CD8+、TNF明显高于健康人 ;术后第 1天 ,免疫功能变化更甚 ,术后第 9天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是否转移仍然被认为是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LNNBC)患者术后有25%左右的复发转移率,如能在早期发现微转移,则可以选择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相关治疗。本研究旨在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LNNBC外周血乳腺组织特异性的乳腺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乳腺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从早期开始就表现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该观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血行转移是乳腺癌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经被认为是促使肿瘤新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乳腺癌组织表达VEGF,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也能检测到VEGF.  相似文献   
9.
EXPERIMENTSTUDYANDCLINICALOBSERVATIONWITHLIGATIONMETHODFORCLOSINGBRONCHIALSTUMPFOLLOWINGLOBECTOMYFORLUNGNEOPLASMSChenKeneng1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蛳P)检测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总的表达缺失率为44 %(22/50)。PTEN表达缺失率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5)。生存时间在10 a以上病例的PTEN表达缺失率显著低于生存时间不足5 a组和5 a~10 a组(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腋淋巴结转移组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8.3 %和30.8 %,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PTEN表达与ER状态关系不大,但两者联合检测可能对临床评估预后更有意义。结论: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E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缺失状况可能有助于对其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