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脑梗死患者住院前后临床评分的关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为2-7天)在住院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经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计算出相对FA值(rFA值),rFA值为病灶侧FA值与对侧正常区FA值的比值;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23例患者分为A、B两组,并在两次行DTI检查前施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motor assessment,FMA)。然后将治疗前后rFA值的变化与NIHSS评分及FM评分的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前梗死灶FA值均低于对侧镜像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FA值均低于治疗前r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住院治疗前后患者rFA值下降的差值与NIHSS评分减少的差值及FM评分增加的差值之间均呈负相关(r=-0.685,P<0.01)、(r=-0.50,P=0.015)。根据病变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2级,12例;B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3级,11例。对本研究住院期间A组和B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病灶侧与对侧正常侧rFA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以判断脊髓纤维束的变性程度,并可判断疗效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四时养生的观念,要求人们按照四时气候变化进行养生,而本文对四时养生中的秋季养生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秋季养阴,收敛神气,内守精神,饮食应平补润肺,以期对人们的秋季养生提供进一步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92例)和观察组(常规西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92例),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脑血管血流和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5);S100β、Hcy、hs-CRP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降低(P<0.05);2组治疗后MoCA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可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部供血,降低炎症反应和Hcy水平,缓解慢性炎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慢性肾脏病(CKD)早期,机体主要通过人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维持血磷水平在正常范围.到了 CKD 终末期,随着肾功能恶化,FGF-23 和PTH 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高磷血症[1].高磷血症是CKD 3~5 期患者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发现,我国超过半数的透析患者血磷水平超过 5 .5 mg/dL,远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日本血磷水平超过 5 .5 mg/mL 的透析患者仅占38.5%,美国占 32.9%[3].同时,根据透析患者预后与实践模式(DOPPS)研究发现,我国约73%的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4.5 mg/dL,尽管我国对 73%的透析患者已给予磷结合剂,但是患者平均血磷水平仍高达 6.2 mg/dL,且达标率仅为 38.5%,说明我国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控制亟须改善[4].治疗CKD 终末期患者,纠正高磷血症是中心环节,对CKD 3~5 期患者建议血磷维持在正常范围[1].使用磷结合剂是控制血磷的有效手段之一,碳酸司维拉姆作为新型非含钙磷结合剂,其所携带的多个胺基可在小肠内质子化而带正电荷,并通过离子交换和氢键作用与磷酸根结合,从而有效降低血清磷水平[5].碳酸司维拉姆由美国 Genzyme 公司开发,2008 年 3 月首次在美国上市,于2009 年 6 月在欧盟获批,批准剂型包括片剂和粉剂[5-6],该药于 2017 年 9 月进入我国医保目录.现对碳酸司维拉姆在剂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