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始,肝脏移植试验至60年代逐渐进入临床应用,此时期器官移植术后生存率较低,一直处于临床探索研究阶段。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对移植免疫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进步和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肝脏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世界上肝脏移植的年度数量已经仅次于肾移植居第二位,其一年生存率为80%以上,五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肝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许多围手术期的因素仍为影响肝移植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证明,移植术后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对移植器官存活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移植术后多个器官功能监测和加强医疗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入院前3个月始感食欲不振、腹胀及尿少进行性加重,于1986年9月6日入院。于1970年患黄疸型肝炎,曾于2年前复发。 体检:体温37℃,血压15/11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于面、颈部可见数个散在性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9岁,1987年2月2日始感左大腿中下段疼痛,外院骨科2次X线摄片提示患肢股骨骨膜反应。随后行骨活检,病理报告为股骨骨质增生,布有较多淋巴细胞。血象:血红蛋白126g/L,白细胞4.2×10~9/L,中性0.60,淋巴0.38,单核0.02,血小板140×10~9/L。初服去痛片、强的松和抗生素可使疼痛减轻,停药不久疼痛又加重,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继之右7~9肋间呈阵发性烧灼样剧痛,大小便潴留伴有截瘫。于同年5月3日入院。既往健康,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7℃,血压18.66/10.66kPa,神清,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软.胸骨无压痛.心.脯 肝.脾未见异常.脊柱与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所见6例原发型肺结核伴空洞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条件①14岁以下儿童,均摄胸后前位平片;③痰厚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③结核菌素(PPD)试验呈强阳性;④临床诊断原发型肺结核伴有空洞。2临床资料6例中,男性2例,占33.3%,女性4例,占66.7%。年龄:7-10岁1例,占16.6%;11-4岁5例,占83.4%,年龄最小者7岁。临床无自觉症状1例没热3例;咳嗽6例;咯血或血痰2例;盗汗4例;泛力伴消瘦1例。由此可见原发型肺结核伴空洞,以咳嗽,盗汗,发热,咯血或血痰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病变部位大多发生中、上肺野…  相似文献   
7.
探讨氯化锰(MnCl2)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构建MnCl2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活性氧(ROS)生成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MnCl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并与诱导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MnCl2使PC12细胞LDH外溢量和ROS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结论:MnCl2可导致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氯化钴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氯化钴(Co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500μmolLCoCl2诱导PC12细胞24h后,检测活性氧(ROS)生成量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二硫代苏糖醇(DTT)对细胞存活率和ROS生成量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NAC、DTT对CoCl2诱导PC12细胞DNA片段化的影响;利用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ax在PC12细胞调亡过程中的表达及NAC、DTT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NAC、DTT对Caspase3表达的作用。结果在Co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ROS生成量明显上升,为正常时的2.92倍;NAC、DTT可提高细胞存活率,由53.1%上升为94.8%和92.3%(P<0.01),并有效抑制ROS的生成,为正常时的24.2%和82.1%(P<0.01);同时抑制DNA片段化的发生。bclxl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无明显变化;NAC和DTT可使bclxl的表达明显上升。Caspase3在细胞凋亡中被激活,NAC、DTT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ROS介导了CoCl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与抑制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通化纤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地塞米松引起小鼠免疫功能低下 ,以左旋咪唑作阳性对照 ,测定疏通化纤丸对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含量以及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疏通化纤丸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吞噬指数 ,能促进ConA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而左旋咪唑仅对免疫低下的小鼠才有提高以上指标的功能。结论疏通化纤丸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当今医学科学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令健康传播工作者难以以专概全;面对当今多元化信息和健康传媒的纷繁复杂,令广大民众难以准确获取而无所适从;面对当今生态环境变化莫测,令社会人文健康难以适应提速更新;如何去除碎片式知识传播、摒弃片段式见解传播、割断谣言式误导传播。如此种种,摸索以人为本的健康传播规律,探索与社会相适应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精准健康传播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精准健康传播是指在空间位置上、时间感念中、世间变幻下精炼准确定位健康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