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氟和铝对大鼠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氟和铝对大鼠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56只,体质量130~20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低氟+铝组、中氟+铝组、高氟+铝组7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和三氯化铝,剂量分别为(0+0)、(100+0)、(200+0)、(300+0)、(100+10)、(200+10)、(300+10)mg/L,时间为90 d.实验期满后,检测血常规,项目包括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IJT)、淋巴细胞数(LY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测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彤L酐(Cr);称取肝、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大鼠RBC、HCT、MCV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2、3.316、2.915,P均<0.05).RBC、HCT,低氟组[(7.59±2.40)×10~(12)个/L、0.51±0.11]、中氟组[(8.60±1.16)×10~(12)个/L、0.55±0.05]、高氟组[(9.23±0.60)×10~(12)个/L、0.54±0.03]、低氟+铝组[(9.25±0.79)×10~(12)个/L、0.53±0.04]、中氟+铝组[(7.98±2.14)×10~(12)个/L、0.49±0.08]、高氟+铝组[(7.61±3.17)×10~(12)个/L、0.49±0.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6±3.10)×10~(12)个/L、0.31±0.16,P<0.05或<0.01];MCV,中氟组[(64.06±6.51)fl]、高氟组[(58.67±1.13)fl]、低氟+铝组[(57.78±1.57)fl]、中氟+铝组[(63.04±10.64)f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4±15.57)fl,P<0.05或<0.01].大鼠血清AST、Ure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7、5.549,P<0.05或<0.01);血清AST水平,低氟组[(399.00±54.99)U/L]、中氟组[(465.60±76.99)U/L]、高氟组[(465.80±75.41)U/L]、低氟+铝组[(346.00±69.26)U/L]、中氟+铝组[(437.40±68.31)U/L]、高氟+铝组[(403.00±30.61)U/L]明显高于对照组[(336.67±94.34)U/L,P<0.05],高氟组明显高于高氟+铝组(P<0.05);血清Urea水平,中氟组[(7.70±0.52)mmol/L]、高氟组[(8.44±1.30)mmol/L]、低氟+铝组[(7.83±0.62)mmol/L]、中氟+铝组[(7.73±0.47)mmol/L]、高氟+铝组[(7.70±0.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55±0.50)mmol/L,P<0.05或<0.01],低氟组明显低于低氟+铝组(P<0.01),高氟组明显高于高氟+铝组(P<0.05).低氟组肝脏脏器系数(2.94±0.36)高于低氟+铝组(2.60±0.15,P<0.05).结论 氟及氟和铝对大鼠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鼠红细胞增生而细胞体积变小,质量下降,肝、肾功能受损.铝对不同剂量氟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甘肃省实施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知识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抽取甘肃省7所大学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对乙肝态度等,分析比较项目实施前后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对乙肝态度的变化。结果经过查漏补种,甘肃省在校大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从27.95%上升到97.14%;通过健康教育,大学生对乙肝主要传染途径的知晓率从31.35%提高到了68.18%(P<0.001),其他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从63.92%~85.05%提高到84.32%~90.73%(均P<0.001);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疾病的比例从74.77%上升到88.42%(P<0.001);尽量回避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交往的比例从8.69%下降到1.82%,不介意与其共同进餐的比例从29.27%上升到64.57%(均P<0.001)。结论通过实施专题项目干预,甘肃省在校大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乙肝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恐惧或歧视心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甘肃省46所高校2 877名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乙肝KAP及信息获取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31.4%),对其他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63.9%~85.1%)。在态度方面,74.8%的大学生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疾病。当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后,只有18.4%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两人之间交往,29.3%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76.5%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而仅有27.3%的大学生完成了全程接种。结论在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省在校大学生病毒性肝炎(肝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制定有效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7所调查2 877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肝炎KAP及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14.15%~40.91%),对相关知识知哓率相对较高(60.38%~85.05%);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有18.42%(530人)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交往,只有29.27%(842人)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在调查的2 877名大学生中,76.54%(2 202人)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仅有27.25%(804人)的大学生完成了全程接种;只有11.26%(324人)的大学生接种过甲肝疫苗;汉族、医学类及城市生源大学生与少数民族、非医学类及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肝炎K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肝炎主要传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对其他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甘肃省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试点项目效果,总结项目策略与经验,为制订有效的乙肝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项目实施前后,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方法在甘肃省天水市7个县(区)中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0个村级接种单位,每村入户调查7名共l 470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儿童家长乙肝知识知晓情况以及210名村医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3所乡(镇)卫生院,调查住院分娩孕妇HBsAg检测率及医务人员乙肝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通过2年项目工作的实施,天水市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从基线调查时的75.24%(1 106/1 470)提高到终期评估的94.83%(1 394/1 470);住院分娩率从基线调查时的55.85% (818/1 470)提高到终期评估时的81.43%(1 197/1 470);住院分娩孕妇HBsAg受检率由基线调查时的80.00% (14 830/18 537)提高到了终期评估时的99.21% (32 584/32 842);终期调查时医务人员和儿童家长乙肝知识知晓率比基线调查结果有了明显提高;村医认为影响新生儿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原因依次为“不知道有新生儿出生”、“距离太远,入户需要很长时间”及“接种点无乙肝疫苗”.结论 通过项目的实施,天水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及各级医务人员和儿童家长乙肝知识知晓率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甘肃省开展大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项目效果,为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选取被试大学生,分别在项目实施前、后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项目前、后在校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对乙肝的态度。结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31.4%~85.1%提高到了83.1%~90.7%(P值均<0.01)。"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后",选择"不影响两人交往"的大学生从项目实施前的18.4%增加到了40.9%(P<0.01);认为"不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的大学生从29.3%增加到了74.1%(P<0.01)。结论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大学生乙肝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并降低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验证一种新型补钙剂--焦谷氨酸钙(calcium L-pyroglutamate, CAP)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雄性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腹腔注射脂多糖形成炎症模型,随机分组并通过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BUN)、乳酸(LA)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肝糖原、肌糖原以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综合评价焦谷氨酸钙的抗疲劳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焦谷氨酸钙高剂量组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LA水平显著下降,血清LDH活性显著提升,血清TNF-α,IL-1β浓度显著降低,IL-10浓度显著提高,肝、肌糖原含量显著升高,肌肉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焦谷氨酸钙具有显著抗疲劳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抗氧化应激活性以及抗炎症活性有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疲劳药物。  相似文献   
8.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精子活动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精子活动度的影响,为氟的生殖毒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150~18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中、高氟组(100、200、300mg·kg~(-1)·d~(-1)NaF),灌胃染毒90 d,每天称体质量.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肝脏、肾脏、睾丸,称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取附睾游离精子,WLJY-9000型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测定精子运动参数.结果 染毒第30天低、中氟组大鼠体质量[(235.00±14.56)、(235.44±24.99)g]高于高氟组[(206.00 ±18.16)g,P均<0.05)];第60、90天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78、1.893,P均>0.05).大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睾丸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48、0.907、1.801,P均>0.05).精子运动参数,平均路径速度(VAP)高氟组[(25.04 ±4.59)μm/s]较对照组[(20.22 ±3.29)μm/s]升高;直线速度(VSL)低、中、高氟组[(18.82 ±3.19)、(17.84 ±4.54)、(16.46 ±2.63)μm/s]较对照组[(12.48 ±1.73)μm/s]升高;直线性(LIN)低、中、高氟组[(23.84±1.58)%、(24.99±3.37)%、(26.75 ±5.07)%]较对照组[(33.29±4.00)%]降低,摆动性(WOB)中、高氟组[(47.03 ±3.98)%、(49.21±7.73)%]较对照组[(38.09 ±0.48)%]升高;平均移动角度(MAD)低氟组[(68.29 ±5.71)度/s]较对照组[(81.57 ±8.44)度/s]降低;鞭打频率(BCF)高氟组[(11.47 ±0.61)次/s]较对照组[(9.49 ±0.34)次/s]升高;精子密度(p)低、中氟组[(1.26 ±0.24)×10~9、(1.84 ±0.50)×10~9/L]较对照组[(3.94±1.10)×10~9个/L]降低(P均<0.05);曲线速度(VCL)、前向性(STR)、侧摆幅度(AL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264、2.209、1.667,P均>0.05).结论 慢性氟中毒可影响大鼠精子活动度.降低精子密度.损害大鼠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5 — 2016年甘肃省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甘肃省2005 — 2016年急性乙肝病例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7.7/10万下降到了2016年的5.2/10万。 历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2013 — 2016年临夏州和甘南州报告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5.0/10万、14.0/10万。 2005年以来,各年龄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有所下降。 其中,5 ~ 14岁年龄组下降了88.8%。 报告发病率年龄高峰后移。 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29 709例, 21 825例为15 ~ 49岁年龄组,<15岁儿童病例仅占7.3%(2 156/29 709)。 53.1%的报告病例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学生,占15.8%。 农民病例构成比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76.8%。结论2005 — 2016年甘肃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已明显下降,5 ~ 29岁年龄组下降更为明显。 农村地区成年人将是今后甘肃省乙肝免疫预防的重点人群。 建议在甘南州、临夏州开展急性乙肝报告准确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2 — 2017年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分布规律,为当地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分析其空间聚集特征。结果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 时空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最大可能聚集区覆盖夏河县和碌曲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4年(RR=3.50,LLR=219.24,P<0.001)和2016年(RR=6.91,LLR=198.61,P<0.001);次级可能聚集区覆盖临潭县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3年(RR=1.79,LLR=70.41,P<0.001)。结论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应根据发病空间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