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细胞共刺激信号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过阻断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小动物实验成功导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充分活化必需的信号,主要是由CD28和TNF:TNFR两大家族的成员介导的。若阻断此共刺激信号,T细胞不能有效活化和增殖,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再生障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T细胞活化,探讨免疫机制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法检测4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HLA-DR表达。结果:再障组患者的CD4^ 、CD8^ 细胞明显增高,D4^ /CD8^ 比值降低,CD8^ HLA-DR^ 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再障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T细胞的异常活化。提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押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移植后的植活证据及微小残余病灶检测等问题。方法:2例行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采用CsA+MTX预防GVHD;PGE1+潘生丁预防HVOD;以APOB、SM7和D1S80三个位点多态性分析作为植活证据;以bcr/abl、AML1-ETO融合基因或IgH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在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测定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为未经抗血小板治疗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37例,B组为正常对照组11例,C组为经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28例。均取晨空腹静脉血3ml,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A组CD41、CD41荧光强度和CD62p均高于B组(P<0.05),C组的CD41、CD41荧光强度、CD62p均低于A组(P<0.05)。高血压病组与冠心病组的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激活增强,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抵克立得)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MTS)P15和(或)P16的改变是否可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病程及其预后。方法:跟踪30例复发的ALL患者在初诊和第1次骨髓复发时的骨髓标本,用PCR法监测P16 exon 1,P16 exon 2,P15 exon 1的缺失;用REP法检测P16 exon 1,P15 exon 1高度甲基化情况。结果:在初诊患者中共有50%(12/30)的患者有(或)P16基因失活,P16缺失的患者有8例,其中7例伴有P15缺失,7例P15甲基化的患者有2例伴P16甲基化。在初诊时,15例无该基因异常的患者,复发期间有11例出现P15和(或)P16异常,占86.7%(26/30),与初诊时48%(12/25)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我们认为P15和(或)P16的失活可加快疾病的复发,监测ALL患者的P15和(或)P16失活,可用于预测疾病的病程和预后,初诊和复诊均有异常者为难治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6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诊治经验。方法:63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行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或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手术。结果:52例(82.5%)随访6~72个月,平均30个月。15例治疗后12-48个月(平均21个月)转移死亡;1例因脑血管意外治疗6个月后死亡。生存36例中,随访至少1年(平均34个月),均无症状生存.内分泌治疗6个月PSA反应率达100%。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行内分;强治疗早期效果明确,对梗阻症状明显者加姑息性前列腺切除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组、林格组和万汶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复苏各组在失血性休克1h后给予不同复苏液(林格氏液、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2h后采血,检测血浆GMP-140、血清sVCAM-1及sICAM-1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组GMP-140、sVCAM-1、sICAM-1均明显升高(P〈0.01),而万汶组改变不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休克组的GMP-140、sVCAM-1、sICAM-1明显升高(P〈0.01);林格组的GMP-140亦明显升高,余两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万汶组的GMP-140、sVCAM-1、sICAM-1改变不明显;相对于休克组,林格组的sVCAM-1下降明显(P〈0.01),sICAM-1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万汶组的GMP-140、sI-CAM-1、sVCAM-1均明显低于休克组和林格组(P〈0.01)。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可使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和凝血系统被活化;采用万汶+林格液复苏在调节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林格液复苏;休克早期经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不管是万汶还是林格液都可能会改善微循环。其可能的原因是血液稀释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应用万汶可能减少内皮细胞损伤并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含小鼠CD40I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作准备。方法:以小鼠脾脏总RNA为模板,以RT-PCR法克隆小鼠CD40胞外段cDNA及IgG2a Fc段cDNA;另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将所得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C516中得到重组质粒pDC516-CD40-IgG-GFP,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2000将其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CD40Ig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C516-CD40-IgG-GFP,并在HEK293细胞中实现表达。结论:小鼠CD40Ig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C516-CD40-IgG-GFP构建成功,为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双侧输尿管永久性腹壁尿流改道术常采用双目,双乳头,也有采用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后作单口、单乳头造口术。双侧输尿管向一侧拉出作同口腹壁皮瓣道疾术甚少采用。我们近6年对6例膀洗全切除患者采用双侧输尿管同侧造口术,技术上完全可行,具有较多优点,现介绍如下。1手术方法膀优全切除后,进一步游离已离断的双侧输尿管,游离时避免抽剥样分离,尽可能较多地保留输尿管周围组织。一般将校长、较粗或离膀脸肿瘤较远一侧输尿管(可尽量靠近济脱切断)充分游离。在腹主动脉前乙状结肠系膜后间隙以手指钝性分离产生一隧道,将充分游离的输尿…  相似文献   
10.
成人多囊肾PCR─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潘景业,徐玉兰,俞康,吴建波,沈志坚,胡晓霞成人型多囊肾病(Adul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PK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高达1/1000[1]。主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