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3例FTIDM病例,男4例、女9例,均呈超急性起病,病程为(3.46±2.11)d,5例有发热,1例出现呼吸道症状,6例伴有腹痛,10例出现恶心呕吐,仅1例有糖尿病家族史;发病时血糖显著升高,达(34.51±7.24)mmoL·L^-1,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达(6.96±0.57)%,空腹C肽降低,达(0.10±0.06)ng·mL^-1,餐后2 h C肽降低,达(0.11±0.06)ng·m L^-1,动脉血pH值提示酸中毒,达(7.09±0.13),多有低T3综合征表现,可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肝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心脏骤停等。结论FT1DM以超急性起病、严重代谢紊乱为特点,常合并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阶段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分阶段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分阶段教育组(简称系统教育组)100例、随机教育组50例、未教育组50例。其中系统教育组要求全程参加系统分阶段模式的糖尿病教育,随机教育组凭患者兴趣进行间断教育,未教育组不参加教育。入组前及入组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程度及其心理状况;进行病史询问和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检测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PPG)、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晨尿)、心电图、眼底检查。比较3组患者糖尿病代谢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系统教育组教育3年后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其他2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教育3年后眼部、肾脏、神经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系统教育组分别上升3%、8%、2%,与随机教育组(10%、14%、14%)、未教育组(20%、22%、12%)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分阶段糖尿病教育模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β细胞分泌功能及PDX-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饲喂并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及对照药物,5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30mg/kgLBP组、模型+60mg/kgLBP组、模型+90mg/kgLBP组。连续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胰岛素,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RT-PCR检测β细胞内PDX-l及胰岛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PDX-l及胰岛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60mg/kg和90mg/kgLBP组能显著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PDX-l与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LBP可以通过上调PDX-l和胰岛素mRNA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β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病人(SP)是一种对临床真实病例的模拟,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之中,通过表演的形式还原真实的临床病例,弥补单纯理论教学过于空洞的不足.标准化病人教学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标准化病人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包括缺乏稳定的标准化病人来源、大部分临床教师未能掌握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方法、欠缺标准化病人的认证考核标准,因此,目前我国尚未充分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此文以内分泌少见疾病皮质醇增多症为例,综合国内外标准化病人的建设方法,探讨如何建立标准化病人并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与相关骨代谢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 (GH)对骨骼的发育、生长和成熟均有影响。GH可直接作用于前软骨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脂肪细胞、骨基质蛋白等 ,也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局部的黏附性激酶及基质细胞介导。临床上 ,GH过多可致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GH缺乏可致垂体性矮小症、成人GHD(GHdeficiency)。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IGF-1水平及二甲双胍治疗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改变,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半年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发或病程少于5年、无并发症T2DM43例(T2DM组),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IGF-1水平。给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各指标。另外测定9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空腹血清IGF-1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IGF-1水平为(74.2±10.6)μg/L,T2DM组治疗前IGF-1水平为(44.8±5.6)μg/L,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T2DM组IGF-1水平为(57.8±7.6)μg/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GF-1水平下降,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所导致的IGF-1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观察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S、HbA1c均下降。罗格列酮组FBS治疗前后(10.34±3.08)mmol/L vs(7.75±1.46)mmol/L(P〈0.01),HbA1c(8.85±2.28)%vs(7.28±1.33)%(P〈0.01);二甲双胍组FBS(9.51±2.89)mmol/Lvs(7.36±1.40)mmol/L(P〈0.01),HbA1c(9.26±2.45)%vs(7.61±1.23)%(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FFA(0.65±0.24)mmol/Lvs(0.54±0.19)mmol/L(P〈0.05)。而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FFA无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治疗降低FFA的水平,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检测T2DM患者治疗前空腹血清IGF-1的水平及格列美脲治疗6个月后的改变情况.其中T2DM组54例,正常对照组90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42.5±9.2)μg/L vs (74.2±10.6)μg/L,P<0.01];经格列美脲治疗后T2DM组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62.5 ±8.4)μg/L vs (42.5±9.2)μg/L,P<0.05].结论 格列美脲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IGF-1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诺和龙)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诺和龙降血糖治疗(1.0~4.0mg,每日3次,总疗程16周),测定治疗前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结果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龙治疗16周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在第8周,第16周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结论诺和龙单药治疗能明显改善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0.
Graves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Graves病(GD)局部免疫调节治疗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丙硫氧嘧啶,疗程2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下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 mg及生长抑素类似物0.1 mg,每2周1次,共6次。所有患者均行低碘饮食。观察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免疫学指标变化及总疗程结束随访1年后甲亢复发率。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恢复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组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M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IgG、Ig M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治疗组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转阴率86%,对照组转阴率59%(P<0.01)。结论: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生长抑素免疫调节治疗,可有效改善Graves病免疫学指标,提高Graves病的缓解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